同首座大師因頓公省覲苕上適家難事後返棲賢久未入嶺速之以詩

傷心如憫物,瘞骨亦頭陀。 誰識欒魴淚,來沾孔氏窠。 三山雲掩盡,五嶺雁頻過。 不慰良師友,鬱陶其奈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瘞(yì):埋葬。
  • 頭陀:行腳乞食的僧人。
  • 欒魴(luán fáng):指代悲傷的淚水。
  • 窠(kē):鳥獸昆蟲的窩。
  • 鬱陶(yù táo):憂思積聚。

翻譯

傷心的時候如同憐憫萬物,埋葬屍骨的人也是行腳僧人。 誰能理解那悲傷的淚水,來沾溼孔氏的窩巢。 三座山的雲都被遮蔽完了,五嶺上的大雁頻繁飛過。 不能安慰好良師益友,心中憂思積聚又能怎麼辦呢。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悲傷與無奈。詩中通過「傷心如憫物,瘞骨亦頭陀」表現出一種慈悲和對世事的悲憫之情。「誰識欒魴淚,來沾孔氏窠」則傳達出詩人內心深處的痛苦和無人理解的孤獨。「三山雲掩盡,五嶺雁頻過」以景襯情,通過描繪山雲遮蔽和大雁飛過的景象,進一步烘托出詩人的憂愁情緒。最後「不慰良師友,鬱陶其奈何」表達了詩人對不能安慰師友的無奈和自己內心的苦悶。整首詩意境深沉,情感真摯,讓人感受到詩人在困境中的心靈掙扎。

釋今沼

今沼(一六二一--一六六五),字鐵機。番禺人。天然禪師族侄。原姓曾,名煒,字自昭。諸生。明桂王永曆十二年(一六五八)迎天然老人返雷峯。十四年開戒,與石鑑禪師同日受具,命司記室,尋升按雲堂。隨杖居東官芥庵,益自淬勵。一夕坐亡,卒年四十五。有全集行世。清同治《番禺縣誌》卷四九有傳。 ► 1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