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沙蟲羽翼成,羣飛盈野復盈城。 逢人更會饒長舌,入隊公然接短兵。 堂下儼行燕客刺,帳中還學楚歌聲。 窮檐爲爾難安枕,蛛網徒開一面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沙蟲:原指水邊的小蟲,這裏指蚊子。(「沙」讀音:shā)
  • :豐富,多。
  • 長舌:指蚊子的嗡嗡聲。
  • 入隊:指蚊子成羣結隊。
  • 短兵:指蚊子的叮咬。
  • 儼行:好像實行,真切地進行。
  • 燕客刺:像刺客一樣,這裏形容蚊子的叮咬。
  • 帳中還學楚歌聲:形容蚊子的聲音像楚人唱的歌,暗指蚊子的叫聲嘈雜。

翻譯

小小的蚊子翅膀長成後,成羣地飛舞,遍佈田野和城市。它們遇到人就會發出很多嗡嗡聲,成羣結隊地公然進行叮咬。在堂下如同刺客般叮咬人,在帳中還像楚人唱歌一樣發出嘈雜的聲音。在貧困人家的屋檐下,因爲它們讓人難以安穩入睡,只有那徒然張開一面的蜘蛛網。

賞析

這首詩以蚊子爲主題,通過生動的描寫,展現了蚊子的煩人之處。詩中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如「逢人更會饒長舌」「堂下儼行燕客刺,帳中還學楚歌聲」,將蚊子的嗡嗡聲比作饒舌,將蚊子的叮咬比作刺客的行爲,把蚊子的聲音比作楚歌聲,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蚊子的討厭。同時,「窮檐爲爾難安枕」則強調了蚊子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使人難以入睡。整首詩語言通俗易懂,卻又富有意境,讓讀者對蚊子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釋今帾

今帾(一六一八?--一六九○),字記汝。新會人。原姓潘,名楫清,字水因。諸生。將應鄉試,適以憂解。服闋,棄諸生,從天然老人受具。明桂王永曆十五年(一六六一)爲雷峯典客,後隨杖住丹霞,充記室,再從老人住歸宗。清聖祖康熙二十四年(一六八五),老人入涅,復返雷峯。二十九年還古岡,訪尋故舊,忽示微疾,端坐而逝。著有《借峯詩稿》。清同治《番禺縣誌》卷四九有傳。 ► 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