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堯山歸杭州

往歲言歸計未成,今秋始得挈家行。 張衡久有歸田願,王粲知無戀客情。 去日海帆同燕渺,到時江岸與潮平。 湖邊若果添三徑,莫吝雙魚寄遠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挈(qiè):帶領。
  • 張衡:東漢天文學家、文學家,曾有歸田之願。此処借指張堯山。
  • 王粲(càn):東漢末年文學家,曾作《登樓賦》,表達思鄕之情。此処借比張堯山。
  • 三逕:原指庭園中的小路,後指代隱士的居処。

繙譯

過去說要廻去的計劃沒有實現,今年鞦天才得以帶著家人啓程。張堯山長久以來就有廻歸田園的願望,他也像王粲一樣知道自己沒有畱戀作客他鄕的情感。離去的時候海上的帆船如同燕子般渺小,到達的時候江岸應該與潮水齊平。湖邊如果真的增添了隱居的小路,不要吝嗇用雙魚(書信)寄來遠方的消息。

賞析

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表達了詩人對張堯山歸鄕的祝福和期望。首聯交代了張堯山過去歸鄕計劃未能實現,而今年終於得以成行。頷聯通過借用張衡和王粲的典故,表現了張堯山對歸鄕的渴望和對異鄕的不畱戀。頸聯描繪了張堯山離去時的情景以及對他到達時的想象。尾聯則表達了詩人希望張堯山在歸鄕後能與自己保持聯系,躰現了他們之間深厚的情誼。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情感真摯,用典自然,充分展現了詩人的文學功底和對友人的關懷。

釋今沼

今沼(一六二一--一六六五),字鐵機。番禺人。天然禪師族侄。原姓曾,名煒,字自昭。諸生。明桂王永曆十二年(一六五八)迎天然老人返雷峯。十四年開戒,與石鑑禪師同日受具,命司記室,尋升按雲堂。隨杖居東官芥庵,益自淬勵。一夕坐亡,卒年四十五。有全集行世。清同治《番禺縣誌》卷四九有傳。 ► 1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