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劉五原見寄韻

本來無一物,寧用厭繁華。 但得心空第,何妨鏡裏花。 東溪雲入定,西嶺日將斜。 破衲終無補,勞生祇自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豈,難道。
  • :厭惡,厭煩。
  • 心空第:內心空靈、超脫的境界。
  • (nà):僧衣,代指僧人。
  • (zhǐ):同「只」,僅僅,只是。

翻譯

原本就不存在任何事物,難道還用去厭惡繁華嗎? 只要能夠達到內心空靈的境界,又何妨那如鏡中花般的虛幻景象呢。 東邊的溪流上雲朵彷彿靜止不動,西邊的山嶺上太陽將要西斜。 破舊的僧衣終究沒有什麼補救作用,辛勞的人生也只能自己嘆息。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一種對世事的超脫和對人生的思考。首聯「本來無一物,寧用厭繁華」,體現了詩人對萬物本空的理解,認爲沒有必要去厭惡繁華的世界,強調了一種超脫的心境。頷聯「但得心空第,何妨鏡裏花」進一步闡述了只要內心達到空靈的境界,對於虛幻的景象也能泰然處之。頸聯「東溪雲入定,西嶺日將斜」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寧靜的氛圍,也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世事的變化。尾聯「破衲終無補,勞生祇自嗟」則表達了詩人對自身處境的一種無奈和嘆息,儘管穿着破舊的僧衣,卻無法改變辛勞的人生。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富有哲理,反映了詩人對人生的深刻感悟。

釋今{艹黽}

明代詩僧,除數首詩作流傳外其他信息無考。 ► 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