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祝詞

勳業金縢冠古今,擎天八幹自成林。 堯風扇嶽千尋壯,舜海歸河萬載深。 已見昇平登樂國,長忻誦禱得秋心。 汾陽五福疑還缺,閬苑神仙詎可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金縢(téng):指用金屬繩索封存的重要文件或物品,這裡指重大的功勣和榮譽。
  • 擎天八乾:形容樹木高大挺拔,可支撐天空,這裡比喻平南王的偉大功勣和崇高地位。
  • 堯風:像堯帝那樣的仁風。
  • 扇嶽:吹動山嶽,形容風的力量強大。
  • 千尋:形容極高或極長。尋,古代的長度單位,一尋爲八尺。
  • 舜海:像舜帝那樣的德海,這裡指廣濶的恩德。
  • 歸河:流入河流,象征著恩德的傳播和延續。
  • 陞平:太平。
  • 樂國:安樂的地方。
  • 鞦心:鞦日的心情,通常指憂愁、思唸或平靜的心境,這裡指對國家和人民的祝福和祈願之心。
  • 汾陽:指唐代名將郭子儀,因被封爲汾陽郡王,這裡借指平南王,意爲希望平南王擁有像郭子儀一樣的福氣。
  • 五福:壽、富、康甯、攸好德、考終命。
  • 閬苑: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繙譯

平南王的功勛業勣如用金縢封存般冠絕古今,他的偉大如同撐起天空的高大樹木自然形成樹林。堯帝般的仁風吹動山嶽,使其雄偉壯麗,舜帝般的德海歸入河流,其恩澤萬載深厚。已經看到天下太平,登上安樂之境,長久地訢喜於誦讀祈禱而獲得祝福祈願之心。像汾陽郡王郭子儀那樣的五福似乎還有所欠缺,神仙居住的閬苑又怎能輕易尋到。

賞析

這首詩是對平南王的贊頌。詩中用“勛業金縢冠古今,擎天八乾自成林”形容平南王的功勣卓越、地位崇高。以“堯風扇嶽千尋壯,舜海歸河萬載深”來表達平南王的仁德如風般強大,恩澤如海般深厚。“已見陞平登樂國,長忻誦禱得鞦心”描繪了天下太平的景象以及人們的喜悅和祈願。最後兩句“汾陽五福疑還缺,閬苑神仙詎可尋”,一方麪說希望平南王能擁有更多的福氣,另一方麪也暗示了平南王的功勣竝非輕易可及,如同尋找神仙的閬苑般睏難。整首詩運用了豐富的典故和形象的比喻,展現了平南王的偉大形象和作者對他的敬仰與祝福。

釋今無

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峯函是,得度。十七受壇經,至參明上座因緣,聞貓聲,大徹宗旨。監棲賢院務,備諸苦行,得遍閱內外典。十九隨函是入廬山,中途寒疾垂死,夢神人導之出世,以鈍辭,神授藥粒,覺乃蘇,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師命隻身走瀋陽,謁師叔函可,相與唱酬,可亟稱之。三年渡遼海,涉瓊南而歸,備嘗艱阻,胸次益瀟灑廓落。再依雷峯,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聖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請藏入北,過山東,聞變,駐錫蕭府。十四年回海幢。今無爲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臺全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四有傳。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