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臨清一日至鄭家口

· 顧清
汶水欲盡衛水來,兩水夾舟喧萬雷。 經旬守閘僮僕困,千里順流心眼開。 長風飀飀若繩引,曲岸宛宛疑天回。 月明倚棹鄭家口,夢在谷亭呼酒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汶水(wèn shuǐ):古水名,在山東省境內。
  • 衛水:古水名,這裏指衛河。
  • 經旬:經過十天或若干天。
  • 僮僕(tóng pú):僕人。
  • 長風:遠風,大風。
  • 飀飀(liú liú):形容風聲。
  • 曲岸:彎曲的河岸。
  • 宛宛:曲折貌。
  • (zhào):船槳,這裏指船。

翻譯

汶水將要流盡的時候衛水奔涌而來,兩條河的水夾着船隻,發出如萬雷般的轟鳴聲。 經過十來天的守閘,僕人們都很睏倦,船順着河流千里而下,讓人心情暢快,眼前開闊。 大風呼呼作響,好像有繩子牽引着船隻前行,彎曲的河岸曲折蜿蜒,讓人懷疑是否到了天邊又繞了回來。 明月高照,我倚在船邊停在鄭家口,在夢中彷彿回到了谷亭,盡情地舉杯暢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水上航行的經歷和感受。詩的前兩句通過描寫汶水和衛水的交匯,以及水流的洶涌澎湃,展現出一種壯觀的景象。「兩水夾舟喧萬雷」一句,用誇張的手法表現了水流的聲勢浩大。接下來的兩句,講述了長時間守閘的疲憊以及順流而下時的暢快心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長風飀飀若繩引,曲岸宛宛疑天回」這兩句則通過對風和岸的描寫,進一步烘托出航行的情景,風的強勁和岸的曲折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後兩句在寫景的基礎上,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明月之夜停靠在鄭家口,作者在夢中回到谷亭盡情飲酒,表現出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悠閒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生動,意境開闊,既描繪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又表達了作者的內心感受。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