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侍郎楊公輓詩

· 顧清
乞歸未許更承恩,總爲朝廷仗老臣。 帷幄尚紆千里策,冰霜已瘁百年身。 中州清氣還嵩洛,後代公言屬縉紳。 一卷崑山去思錄,便應談笑離風塵。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依靠,憑藉。
  • 帷幄(wéi wò):指軍中的帳幕,這裏引申爲籌劃、決策。
  • (yū):曲折,這裏指不斷思考、謀劃。
  • (cuì):勞累致病。
  • 中州:古地區名,即中土、中原。狹義的中州指今河南省一帶,因其地在古九州之中得名。廣義的中州或指黃河流域。
  • 清氣:這裏指清正的風氣。
  • 嵩洛:嵩山和洛水的並稱,代指中原地區。
  • 縉紳(jìn shēn):原意是插笏(古代朝會時官宦所執的手板,有事就寫在上面,以備遺忘)於帶,舊時官宦的裝束,轉用爲官宦的代稱。

翻譯

請求辭官未被允許,反而更加受到恩寵,這都是因爲朝廷要依靠這位老臣。 在營帳中還在不斷思索着長遠的策略,然而冰霜般的艱辛已經使他的身體勞累致病多年。 中原地區的清正風氣應當迴歸到嵩山和洛水一帶,後代公正的言論應當屬於官員們。 這一卷記錄離去哀思的文字,彷彿能讓人在談笑間遠離塵世的紛擾。

賞析

這首詩是對兵部侍郎楊公的輓詩,表達了對楊公的讚揚和哀思。詩的首聯寫楊公雖請求辭官未被允許,卻因朝廷依靠他這樣的老臣而繼續受到恩寵,體現了他的重要地位。頷聯描述楊公在帷幄中爲國家謀劃長遠策略,同時也反映出他爲國家操勞而疲憊不堪的狀況,「冰霜已瘁百年身」一句,形象地表現了他的辛苦和奉獻。頸聯提到中州的清氣應迴歸嵩洛,暗示對清明政治的期望,而後代的公言應屬於縉紳,也是對官員們的一種期望和鞭策。尾聯的「一卷崑山去思錄,便應談笑離風塵」,則通過這卷記錄哀思的文字,表達了希望能在談笑間忘卻塵世煩惱的願望,同時也可能蘊含着對楊公一生的總結和對後人的啓示。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楊公的描寫,展現了一位忠誠、有智慧且爲國家鞠躬盡瘁的大臣形象,也表達了作者對楊公的敬仰和懷念之情。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