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歌

酒旗招搖西北指,北斗頻傾渴不止。天上有酒飲不足,翻身直下解作人間顧仲子。 酒中生,酒中死,糟丘酒池何齷齪,千鍾百觚亦徒爾。 堪笑劉伶六尺身,死便埋我須他人。此身血肉豈是我,烏鳶螻蟻誰疏親? 四鰓鱸魚千里蓴,有此下酒物,劉季張良焉足論。 左攜孔北海,右攬李太白。餘杭老姥寄信來,道我新封合歡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糟丘酒池:釀酒後剩下的酒糟堆積成山,酒液匯聚成池。糟(zāo),做酒剩下的渣子。丘,小土山。
  • (gū):古代一種盛酒的器具。
  • 劉伶:魏晉時期名士,以飲酒聞名。
  • 烏鳶(yuān):烏鴉和老鷹。
  • (chún):一種水生植物,嫩葉可做湯菜。

翻譯

酒旗在風中招搖,向着西北方向飄動,看着北斗星,我口渴難耐,不停地飲酒。天上縱使有美酒,也喝不夠,我轉身直下人間,成了顧仲子。

在酒中誕生,在酒中死去,那酒糟堆積成山、酒液匯聚成池的景象是多麼骯髒啊,千鍾美酒、百觚佳釀也不過如此。

可笑那劉伶六尺身軀,死後還得靠別人來埋葬自己。這身軀血肉又豈是真正屬於我自己呢,烏鴉老鷹、螻蛄螞蟻,又怎能區分親疏呢?

有四鰓鱸魚和千里蓴菜這樣的下酒好物,劉邦、張良又算得了什麼。

左邊帶着孔融(字北海),右邊攬着李白。餘杭的老婦寄信來,說我新被封爲合歡伯。

賞析

這首詩以豪放灑脫的筆調,表達了詩人對酒的熱愛和對人生的獨特感悟。詩中開篇通過描繪酒旗和北斗,表現出詩人對酒的渴望,以及飲酒後的暢快淋漓。接着,詩人批判了過度飲酒造成的糟丘酒池現象,認爲千鍾百觚也不過是徒然浪費。然後,詩人以劉伶爲例,探討了生死和身體的歸屬問題,表現出一種超脫的人生態度。最後,詩人提到了美味的下酒物,認爲有此佳餚,劉邦、張良都不足爲論,展現了詩人對物質享受的追求。詩中還提到了孔融和李白,增添了詩歌的文化內涵和豪邁氣息。整首詩語言生動,意境開闊,充滿了詩人的個性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