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簿領(bù lǐng):公文,這裏指公事。
- 劭農(shào nóng):勸農。
- 隰(xí):低溼的地方。
- 陶令:指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後歸隱田園。
- 廬嶽社:指廬山一帶的結社活動,陶淵明曾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這裏的廬嶽社暗示他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和追求。
- 杜陵:指杜甫,他曾在浣花溪畔居住,其詩作多反映民生疾苦和社會現實。
- 浣花溪:在四川省成都市西郊,爲錦江支流。
翻譯
公事之餘勸農來到城郭西邊,桑麻遍佈在高原低地,綠樹成蔭整齊排列。 吟詠着度過三月的桃花雨時節,走遍了衆多村莊,踏過滿地的燕子泥。 陶淵明高興地尋覓着廬山一帶的田園之樂,杜甫甘願在浣花溪畔終老。 想要知道思念和喜愛有多深,處處春風中布穀鳥的啼叫聲便是答案。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王主簿劭農的情景,以及對田園生活的嚮往。詩的首聯寫王主簿公事之餘到城外勸農,展現出鄉村的綠意盎然。頷聯通過「吟殘」「蹋遍」表現出王主簿的勤勉與對鄉村的深入瞭解。頸聯以陶淵明和杜甫爲例,表達了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和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尾聯以布穀鳥的啼叫聲象徵着對鄉村的熱愛和對田園生活的眷戀,同時也暗示了這種情感的深沉和廣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清新,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讚美和對王主簿工作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