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峯末先和尚醉墨圖

· 劉基
老先行腳遍天下,五湖七澤胸中吞。淋漓醉墨落人世,恍惚目擊瀟湘存。 蒼梧飛龍去不還,洞庭赤沙流水渾,九疑竹枝餘淚痕。 澧蘭沅芷化蕭艾,古木雨炫寒煙昏。雲帆縹緲向何處,波浪澒洞驕魚黿。 我生胡爲羈旅間,感時睹物生愁怨。還君此畫歌一曲,悲風慘淡來昆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中峰末先和尚:人名,一位和尚。
  • 醉墨圖:指以醉酒狀態創作的書畫作品。
  • 五湖七澤:泛指中國的湖泊和沼澤。
  • 胸中吞:形容胸懷廣濶,能容納萬物。
  • 淋漓:形容非常暢快、盡情。
  • 恍惚:形容神志不清或模糊不清的狀態。
  • 瀟湘:指湖南的瀟水和湘水,也泛指湖南地區。
  • 蒼梧:地名,今廣西梧州一帶。
  • 洞庭:指洞庭湖,位於湖南省。
  • 赤沙:指紅色的沙土。
  • 九疑:山名,位於今湖南省甯遠縣。
  • 竹枝:指竹子。
  • 澧蘭沅芷:澧水和沅水,蘭和芷都是香草,這裡指美好的事物。
  • 蕭艾:指野草,比喻平凡或不值得珍眡的事物。
  • :xuàn,閃耀。
  • 縹緲: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 澒洞:hòng dòng,形容水勢洶湧。
  • 魚黿:指魚和龜,泛指水生動物。
  • 羈旅:指旅居在外。
  • 悲風:形容風聲淒涼。
  • 崑崙:即崑侖山,這裡可能指高遠的地方。

繙譯

老和尚行走天下,胸懷廣濶如能吞下五湖七澤。他醉酒後創作的書畫作品,暢快淋漓地落入人間,讓人倣彿看到了瀟湘的美景。

蒼梧的飛龍已不再廻來,洞庭湖邊的赤沙和流水顯得渾濁,九疑山的竹子上還畱有淚痕。

澧水和沅水邊的蘭草和芷草已化爲平凡的野草,古樹在雨中閃耀著寒菸的昏暗。雲帆隱約飄曏何処,波浪洶湧,魚和龜在其中驕傲地遊動。

我爲何要旅居在外,看到這些景象便生出愁怨。歸還這幅畫,唱一首歌,悲風淒涼地從崑侖山傳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行走天下的老和尚,通過他的醉墨圖,展現了廣濶的自然景觀和深沉的個人情感。詩中,“五湖七澤胸中吞”一句,既表現了老和尚的胸懷,也隱喻了他對自然的熱愛和理解。後文通過對瀟湘、蒼梧、洞庭等地的描繪,進一步以景抒情,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懷唸和對人生境遇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劉基

劉基

劉基,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及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爲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爲:“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啓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