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林以仁平反詩卷

· 劉基
木伐豈再植,壁毀寧復完。 議獄有緩死,聖言垂不刊。 兩造既偏聽,無辜遘兇殘。 況復使其孥,流離播夷蠻。 司牧盡瞠視,佐使獨悲酸。 抗詔動鬼神,潤澤生枯乾。 死者縱不生,魂魄亦獲安。 孤兒雖不夭,且得依故山。 聖人邁種德,惠及毛與翰。 雲胡任民寄,視之如草管。 爲君歌此曲,歌竟起長嘆。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木伐:砍伐樹木。
  • 壁毀:牆壁毀壞。
  • 議獄:審理案件。
  • 緩死:延緩死刑。
  • 聖言:聖人的言論。
  • 垂不刊:流傳不朽。
  • 兩造:雙方當事人。
  • 偏聽:偏袒一方聽取。
  • :遭遇。
  • 兇殘:殘忍的行爲。
  • :子女。
  • 流離:流亡失所。
  • :散佈。
  • 夷蠻:古代對邊遠地區民族的稱呼。
  • 司牧:地方官員。
  • 瞠視:瞪大眼睛看。
  • 佐使:輔助官員。
  • 悲酸:悲傷痛苦。
  • 抗詔:違抗皇帝的命令。
  • 潤澤:滋潤。
  • 枯乾:乾枯。
  • 魂魄:靈魂。
  • 孤兒:失去父母的兒童。
  • 故山:故鄉的山。
  • 邁種德:廣泛施行德政。
  • 毛與翰:細小的東西。
  • 雲胡:爲什麼。
  • 任民寄:任命官員。
  • 視之如草管:看作如同草芥一般不重要。

翻譯

樹木一旦被砍伐,豈能再次種植?牆壁一旦毀壞,怎能恢復原狀?在審理案件時,有延緩死刑的情況,聖人的言論流傳不朽。雙方當事人如果偏袒一方聽取,無辜者就會遭遇殘忍的對待。更何況讓他們的子女流亡失所,散佈到邊遠的夷蠻之地。地方官員都瞪大眼睛看着,只有輔助官員感到悲傷痛苦。違抗皇帝的命令,動搖鬼神,滋潤乾枯的生命。死者即使不能復活,但他們的魂魄也能得到安寧。孤兒雖然不能免於夭折,但至少能依偎在故鄉的山旁。聖人廣泛施行德政,惠及細小的東西。爲什麼任命官員,卻將他們看作如同草芥一般不重要?爲你唱這首歌,唱完後我長嘆不已。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木伐」與「壁毀」的不可逆,強調了司法公正的重要性。詩中揭示了司法不公對無辜者的傷害,以及對孤兒的同情。通過「聖言垂不刊」和「聖人邁種德」的讚美,詩人表達了對德政的嚮往和對現實的不滿。最後的長嘆,是對社會不公和人性冷漠的深刻反思。

劉基

劉基

劉基,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及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爲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爲:“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啓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