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樵

翠巘千尋斧白雲,高風杳不染塵氛。 襟裾每帶煙光潤,毛骨常從蘭氣薰。 松下看棋迷甲子,夜中煮石待燒焚。 山深歲老韜名姓,一笑那知麋鹿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翠巘(cuì yǎn):青翠的山峯。
  • 尋斧:用斧頭砍伐。
  • 高風:高尚的風範。
  • 杳不:深遠而不。
  • 塵氛:塵世的紛擾。
  • 襟裾(jīn jū):衣襟和裙裾,代指衣服。
  • 毛骨:指身體。
  • 蘭氣:蘭花的香氣。
  • 迷甲子:迷失了時間。
  • 煮石:古代傳說中的一種修煉方法,指煮食石頭以求長生。
  • 韜名姓:隱藏姓名。
  • 麋鹿羣:指與世隔絕的山林生活。

翻譯

青翠的山峯高聳入雲,斧聲迴盪在白雲之間, 那高尚的風範深遠而不染塵世的紛擾。 衣襟常帶着山間的煙光,顯得格外潤澤, 身體彷彿常被蘭花的香氣所薰陶。 在松樹下看棋,迷失了時間的流轉, 夜晚則煮食石頭,等待着修煉的時機。 山中歲月深長,隱藏了姓名, 一笑之間,哪知已與麋鹿爲伍。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隱士在深山中的生活,通過「翠巘」、「白雲」、「高風」等意象,展現了隱士超然物外、遠離塵囂的高潔情懷。詩中「襟裾每帶煙光潤,毛骨常從蘭氣薰」巧妙地運用了擬人手法,將隱士的衣着和身體與自然景物融爲一體,表達了隱士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活態度。結尾的「一笑那知麋鹿羣」更是以一種超脫的姿態,展現了隱士對世俗的超然和對自然的親近。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讚美。

趙完璧

明山東膠州人,字全卿,號雲壑,又號海壑。由貢生官至鞏昌府通判。工詩,多觸事起興,吐屬天然。有《海壑吟稿》。 ► 5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