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圖爲建德周廷暉賦
我昔曾見《寒林圖》,范寬妙筆天下無。千山一白氣慄冽,萬木盡黑雲模糊。
此圖乃是誰作者?佈置大抵如臨摹。比之寒林勢差小,木石瑣碎何其殊。
周君持來索我詩,我爲品藻精與粗。籲哉畫法且勿論,且將畫景相排鋪。
其時嚴冬十二月,大雪照映如冰壺。千巖萬壑凍初合,山腰有路鬱以紆。
何人馬上正癡絕,冒寒不顧冰滿須。復攜餚酒欲何往,不念跣行雙僕伕。
茅亭孤高在絕頂,直下萬仞當平湖。風波茫茫鳥飛絕,卻有漁艇行相呼。
此曹豈不畏冷冽,但苦衣食來求魚。世間苦樂有如此,使我不覺長嗟吁。
我從挈家來帝都,僑寓於此三月餘。北風怒號卷飛雪,廚中久矣薪無儲。
乃令我僕入山去,歸來滿擔歡妻孥。妻孥所歡在暖熱,豈知此僕寒而痡。
頃因見畫感懷抱,正與此意同一塗。詩成並以寫其上,幸勿向此憎囁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慄冽 (lì liè):寒冷的樣子。
- 瑣碎 (suǒ suì):細小而繁多。
- 排鋪 (pái pū):排列鋪設,這裡指詳細描述。
- 紆 (yū):曲折。
- 癡絕 (chī jué):極度癡迷,忘我。
- 跣行 (xiǎn xíng):赤腳行走。
- 囁嚅 (niè rú):說話含糊,吞吞吐吐。
繙譯
我曾見過一幅《寒林圖》,範寬的妙筆天下無雙。千山一片白茫茫,寒氣逼人,萬木皆黑,雲霧繚繞。這幅畫是誰所作?佈侷大致如同臨摹。相比寒林圖氣勢稍小,木石顯得瑣碎。周君拿來請我品評,我爲他評判精細與粗糙。暫且不論畫法,先來描述畫中的景象。
那時正是嚴鼕十二月,大雪映照如同冰壺。千巖萬壑初凍,山腰有路曲折。有人騎在馬上,癡迷至極,不顧寒冷,衚須上結滿了冰。又帶著酒菜要去哪裡?不顧赤腳行走的僕人。茅亭孤高立於絕頂,直下萬仞麪對平靜的湖麪。風波浪濤中鳥兒飛絕,卻有漁船相互呼喚。這些人難道不畏寒冷?衹是爲了衣食而捕魚。世間苦樂竟是如此,讓我不禁長歎。
我帶著家人來到京城,在這裡僑居已有三個月。北風怒號,卷起飛雪,廚房裡久已無柴。於是讓僕人進山,廻來時滿載而歸,讓妻子兒女歡喜。他們所喜歡的是溫煖,哪裡知道這僕人的寒冷與疲憊。因見此畫感慨萬分,正與我的心情相符。詩成後寫在畫上,希望不要因此而嫌棄我的言辤。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一幅鼕日雪景圖的描述,展現了嚴鼕的寒冷與生活的艱辛。詩中,“千山一白氣慄冽,萬木盡黑雲模糊”等句,生動描繪了雪後世界的靜謐與冷峻。後文通過對畫中人物和漁民的描寫,反映了生活的苦樂不均,表達了對艱辛生活的深刻感受。最後,詩人將自己的生活經歷與畫中景象相結郃,抒發了對生活的感慨和對家人的思唸,情感真摯,意境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