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苦旱祈禱得蔡敬夫社兄新詩讀之冷然俄而風雨驟至賦排律以酬之

石燕不翻飛,士龍空悵望。 炎方連赤阪,火雲列青嶂。 大塊似煽爐,纖絺同挾纊。 有心誅旱魃,無計招雲將。 雖雲竭圭璧,轉覺揚塵鞅。 跣足徒蹌踉,散發難偃仰。 誰傳白雪音,若挾玄夷浪。 展卷氣蕭森,滿堂風震盪。 光怪繞電鞭,奔騰驅雷仗。 拔起四溟水,洗盡三伏瘴。 湘江爭喧豗,衡嶽入瀁漭。 青青禾稼悅,冉冉蘅蘭暢。 農人罷桔槔,漁子鳴舷榜。 前腳掛村邊,虹腰跨鶴上。 清涼骨始蘇,抖擻神逾王。 庭除報早秋,欄杆開新釀。 擊節復朗吟,中的愜素尚。 豈惟淘暑酷,兼以清宦況。 想君下彩筆,不啻攜龍杖。 神鬼助杳冥,天地爲宗匠。 將構喜雨亭,刻詩在屏障。
拼音

所属合集

#六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石燕:傳說中的一種鳥,能帶來雨水。
  • 士龍:指文人,此處可能是指作者自己。
  • 炎方:指南方。
  • 赤阪:紅色的山坡,形容土地乾旱。
  • 火雲:形容天空中的雲彩像火一樣。
  • 青嶂:青色的山峯。
  • 大塊:指大地。
  • 煽爐:煽動的火爐,比喻酷熱。
  • 纖絺:細葛布,指衣服。
  • 挾纊:夾着棉絮,形容炎熱。
  • 旱魃:傳說中的旱神。
  • 雲將:指雲中的將領,即雲。
  • 圭璧:古代祭祀用的玉器。
  • 揚塵鞅:揚起的塵土,形容乾旱。
  • 跣足:赤腳。
  • 蹌踉:行走不穩的樣子。
  • 散發:披散頭髮。
  • 偃仰:仰臥。
  • 白雪音:指高雅的音樂或詩歌。
  • 玄夷浪:指深邃的波浪,比喻深遠的意境。
  • 蕭森:蕭瑟淒涼。
  • 電鞭:閃電。
  • 雷仗:雷聲。
  • 四溟:四海。
  • 三伏:夏季最熱的時期。
  • 喧豗:喧鬧。
  • 瀁漭:水波浩渺。
  • 禾稼:莊稼。
  • 蘅蘭:香草。
  • 桔槔:古代的汲水工具。
  • 舷榜:船舷和槳。
  • 虹腰:彩虹。
  • 抖擻:振作。
  • 庭除:庭院。
  • 擊節:打節拍。
  • 中的:擊中目標。
  • 宦況:官場的境況。
  • 彩筆:指文筆。
  • 龍杖:傳說中龍王的權杖。
  • 宗匠:指技藝高超的人。
  • 屏障:屏風。

翻譯

石燕不再飛翔,我這文人只能空自悵望。南方連着紅色的山坡,天空中火雲排列如青色的山峯。大地如同煽動的火爐,細葛布的衣服也像夾着棉絮一樣熱。我雖有心誅殺旱神,卻無法招來雲雨。雖然已經竭盡祭祀之力,但轉而覺得塵土飛揚更加嚴重。赤腳行走不穩,披散頭髮難以仰臥。誰傳來了高雅的音樂,彷彿帶着深邃的波浪。展開書卷,氣氛蕭瑟淒涼,滿堂風聲震盪。光怪陸離的閃電環繞,奔騰的雷聲如仗。拔起四海之水,洗盡三伏天的瘴氣。湘江爭相喧鬧,衡嶽山脈融入浩渺的水波。青青的莊稼喜悅,冉冉的香草暢快。農人停止使用汲水工具,漁子在船舷和槳上鳴響。前腳掛在村邊,彩虹橫跨鶴上。清涼使我骨肉復甦,精神抖擻更加旺盛。庭院報告早秋的到來,欄杆上開啓了新釀的美酒。擊節打拍,朗聲吟詠,擊中目標,滿足了我平素的追求。這不僅淘洗了酷暑,也清明瞭官場的境況。想象你下筆如有神,不亞於手持龍王的權杖。神鬼在幽冥中助你,天地都視你爲宗匠。將建造喜雨亭,刻詩於屏風之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夏日酷暑與旱災的艱難景象,以及通過閱讀新詩帶來的心靈慰藉和自然界的轉變。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意象和神話元素,如石燕、火雲、旱魃等,構建了一個炎熱乾旱的南方世界。通過對比干旱與閱讀新詩後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文學力量的讚美和對自然恩澤的期盼。詩的結尾,作者想象了一個由文學引發的神奇轉變,展現了文學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景。

鄧雲霄

明廣東東莞人,字玄度。萬曆二十六年進士。授長洲知縣,官至廣西參政。有《冷邸小言》、《漱玉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