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寓六首

· 劉基
白露下木葉,淒涼江海秋。 江皋有鳴雁,噭噭安所求。 稻粱日蕭索,風雨徒離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白露: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歷九月七日、八日或九日,此時天氣開始轉涼,露水增多。
  • 木葉:樹葉。
  • 淒涼:形容環境或心情的孤寂冷落。
  • 江臯:江邊高地。
  • 鳴雁:鳴叫的雁。
  • 噭噭:形容聲音響亮而悲切。
  • 蕭索:稀少,冷落。
  • 風雨:比喻睏難和挫折。
  • 離憂:離別的憂愁。

繙譯

白露時節,樹葉飄落,江海之濱鞦意淒涼。 江邊的高地上,鳴叫的雁兒響亮而悲切,它們在尋求什麽安甯? 稻粱日漸稀少,冷落無依,風雨中徒增離別的憂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鞦天的淒涼景象,通過白露、落葉、鳴雁等意象,傳達出深鞦的孤寂與哀愁。詩中“噭噭安所求”一句,既表達了雁兒的悲鳴,也隱喻了詩人內心的迷茫與無助。末句“風雨徒離憂”更是深化了這種離別的憂愁,使整首詩充滿了感傷的氛圍。

劉基

劉基

劉基,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及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爲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爲:“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啓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