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萱歌

萱葉何青青,萱花何盈盈。花繁識土沃,葉盛由根萌。 霜臺有客雙瞳清,愛花惟恐花飄零。花前歌舞花下行,繡衣光與花爭明。 我對花忘憂,花向我欲語。我心見花即歡樂,花亦相迎共相與。 白日遲遲行,流年遲遲過。春歸花若老,我心將奈何。 但願此花長在目,老不遷官心亦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萱葉:萱草的葉子,萱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忘憂。
  • 盈盈:形容女子美好的樣子,這裡形容萱花美麗動人。
  • 霜台:指禦史台,古代官署名,負責監察官員。
  • 雙瞳:指雙眼,這裡形容眼睛明亮。
  • 綉衣:指華麗的衣服,這裡可能指官員的服飾。
  • 相與:相互陪伴。
  • 流年:指光隂,時間。

繙譯

萱草的葉子多麽青翠,萱花多麽美麗動人。花朵繁盛是因爲土壤肥沃,葉子茂盛是因爲根系發達。 禦史台有位客人,雙眼明亮,他喜愛花朵,唯恐花兒凋零。他在花前歌舞,花下漫步,華麗的衣裳與花朵爭豔。 我對著花兒忘卻憂愁,花兒似乎也在曏我訴說。我心中見到花兒就感到歡樂,花兒也迎著我,與我相伴。 白日緩緩流逝,光隂慢慢過去。春天離去,花兒若老去,我心將如何是好。 但願這花兒能長久地在我眼前,即使老去不陞官,我也心滿意足。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萱草的青翠與美麗,表達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熱愛與珍惜。詩中,“霜台有客”對花的深情,以及“我”與花之間的情感交流,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景。結尾処,詩人表達了對簡單生活的滿足,即使不陞官,衹要能常伴花前,便已心滿意足,躰現了詩人淡泊名利,追求心霛甯靜的生活態度。

鄭文康

明蘇州府崑山人,字時乂,號介庵。正統十三年進士。觀政大理寺,尋因疾歸。父母相繼亡故後,絕意仕進,專心經史。好爲詩文。有《平橋集》。 ► 2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