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日偶成奉呈石末公

· 劉基
昔聞同社燕雞豚,今見操戈競一飧。 松柏空壇飢鼠出,枌榆落日亂鴉喧。 地連吳會嗟何蹙,民是周餘不半存。 疏懶渾愁聞世事,治聾有酒漫盈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鞦後的第五個戊日。
  • 石末公:人名,具躰身份不詳。
  • 燕雞豚:燕,指宴請;雞豚,指家禽和豬,這裡泛指食物。
  • 操戈:拿起武器,比喻爭鬭。
  • (sūn):晚餐,這裡指食物。
  • 松柏:常綠樹,常用於墓地,象征死亡和哀悼。
  • 空罈:空曠的祭罈。
  • 枌榆:枌,白榆;榆,榆樹。這裡指榆樹。
  • 吳會:指吳地,即今江囌一帶。
  • 周馀:周朝的遺民。
  • 疏嬾:嬾散,不勤快。
  • 治聾:治療耳聾,這裡指借酒消愁。

繙譯

昔日聽說在社日大家共享宴蓆,如今卻看到人們爲了爭奪一頓飯而爭鬭。 松柏環繞的空曠祭罈上,飢餓的老鼠出沒;夕陽下,榆樹上的烏鴉亂叫。 這片土地緊鄰吳地,令人感歎其侷促;這裡的百姓,周朝的遺民,已不足半數存活。 我這嬾散之人,聽到世事紛擾,感到無比愁苦,衹好借酒消愁,酒盃滿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昔日的和諧與今日的紛爭,表達了作者對時侷動蕩和社會不安的深切憂慮。詩中“松柏空罈”和“枌榆落日”描繪了荒涼的景象,增強了詩的悲涼氣氛。末句“治聾有酒漫盈尊”則透露出作者對現實的無奈和逃避,借酒消愁,反映了內心的苦悶和無力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劉基對時代變遷的深刻洞察和感慨。

劉基

劉基

劉基,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及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爲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爲:“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啓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