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湓瀆(pén dú):古代地名,此處指薛烈婦的舊居所在地。
- 粉閣:指女子的閨房或住所。
- 罹(lí):遭遇,遭受。
- 三尺法:指法律,古代法律文書常用三尺長的竹簡書寫。
- 萬金軀:形容身體珍貴,此處指薛烈婦的遺體。
- 陵谷:山陵和峽谷,比喻世事變遷。
- 荊榛(jīng zhēn):荊棘和榛樹,泛指叢生的雜草。
- 濡(rú):溼潤。
- 觀風:指觀察民風民俗。
- 夜明珠:傳說中能在夜間發光的寶珠,比喻珍貴而未被發現的人才或事物。
翻譯
我曾居住在城南的湓瀆,那裏依然保存着她昔日的粉閣,靜靜地佔據着一角。狂妄之徒最終遭受了法律的嚴懲,而那位佳人,我們也將她珍貴的遺體安葬。夕陽下的山陵和峽谷,煙雲變幻,寒食時節,荊榛叢生的墓地被雨露溼潤。使者來此觀察民風,卻無暇詢問,那埋沒在土中的夜明珠,就這樣被世人遺忘。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薛烈婦舊居的淒涼景象,表達了對逝去佳人的哀思和對世事變遷的感慨。詩中,「粉閣猶存地一隅」一句,既展現了薛烈婦舊居的孤寂,又暗含了對她生前美好時光的懷念。後文通過「狂物自罹三尺法,佳人兼送萬金軀」的對比,突出了薛烈婦的高潔與不幸。結尾的「土中埋沒夜明珠」則寓意深刻,既指薛烈婦的遺體被埋沒,也暗喻她生前的才華和美德未被世人充分認識和珍惜,抒發了對逝去美好事物的無限惋惜之情。
鄭文康的其他作品
- 《 寄賀甫裏嚴公寧五帙 》 —— [ 明 ] 鄭文康
- 《 懷葉與中 》 —— [ 明 ] 鄭文康
- 《 送番禺趙御史並寄何太守 》 —— [ 明 ] 鄭文康
- 《 和鈍庵吊樂庵龍洲蓮峯半山四古墓 》 —— [ 明 ] 鄭文康
- 《 偶憶芮明府朱商潛彭水竹範淞南四老遺事 》 —— [ 明 ] 鄭文康
- 《 甲申元夕夏太卿席上新城張大尹誦燈詞但願年年慶此宵句餘爲足之 》 —— [ 明 ] 鄭文康
- 《 偶憶芮明府朱商潛彭水竹範淞南四老遺事 》 —— [ 明 ] 鄭文康
- 《 送沈秩下第還山中 》 —— [ 明 ] 鄭文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