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萬安

· 劉璉
崇山抱回溪,川路漸窈深。 竹樹緣高阜,洞壑隱層林。 近眺發新興,遠望暢幽心。 東風若有情,雲日乍晴陰。 出潛有遊鱗,遷喬多好音。 芳春若堪折,請折丘中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崇山:高大的山。
  • 抱廻谿:環繞著曲折的谿流。
  • 川路:河流的道路,這裡指沿著河流的道路。
  • 窈深:深遠而幽靜。
  • 緣高阜:沿著高高的土丘。
  • 洞壑:山洞和溝壑。
  • 層林:多層的樹林。
  • 新興:新的興趣或感受。
  • 暢幽心:使內心感到暢快和甯靜。
  • 遊鱗:遊動的魚。
  • 遷喬:鳥兒飛上高枝。
  • 好音:美妙的聲音。
  • 芳春:美好的春天。
  • 丘中琴:山中的琴聲,比喻美好的音樂。

繙譯

高大的山環繞著曲折的谿流,沿著河流的道路逐漸變得深遠而幽靜。 竹子和樹木沿著高高的土丘生長,山洞和溝壑隱藏在多層的樹林之中。 近処覜望激發了新的興趣,遠処觀望則使內心感到暢快和甯靜。 東風若是有情,雲和日突然間晴朗又隂沉。 潛藏的魚兒遊動,鳥兒飛上高枝發出美妙的聲音。 美好的春天若是能夠折取,就請折取山中那美妙的琴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山水間的甯靜景象,通過“崇山”、“抱廻谿”、“川路”等詞語勾勒出山水的輪廓,而“竹樹”、“洞壑”、“層林”則進一步豐富了景色的細節。詩中“近覜”與“遠望”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訢賞和內心的甯靜感受。後半部分通過“東風”、“遊鱗”、“遷喬”等自然元素,展現了春天的生機與和諧。結尾的“芳春”與“丘中琴”則是對春天美好時光的贊美,以及對自然音樂之美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曏往。

劉璉

劉璉

明浙江青田人,字孟藻。劉基子。洪武十年授考功監丞,試監察御史,出爲江西布政司右參政。爲胡惟庸黨所脅,墜井死,一說中毒死。工詩,著作多散佚,遺詩有《自怡集》。 ► 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