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才人嫁爲廝養卒婦

· 劉基
邯鄲有才人,豔色如朝霞。嫁作廝養婦,雲鬢埋泥沙。 憶昔趙王全盛日,夜夜綺筵張寶瑟。中山美酒盈羽觴,一笑黃金滿千鎰。 繁華過眼如轉蓬,故宮禾黍秋芃芃。明珠白璧走函谷,墜簪遺珥空悲風。 人生最苦是衰老,白首無歸向誰道。蓽門夜永月光寒,臥聽駑駘齕枯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邯鄲(hán dān):古代地名,今河北省邯鄲市。
  • 才人:有才華的人,這裡指美女。
  • 廝養:指低賤的僕役。
  • 綺筵:華麗的宴蓆。
  • 寶瑟:珍貴的瑟,一種古代樂器。
  • 羽觴:古代一種酒器,形似鳥羽。
  • (yì):古代重量單位,一鎰等於二十四兩。
  • 轉蓬:隨風轉動的蓬草,比喻事物的變化無常。
  • 故宮:指趙王的宮殿。
  • 禾黍:泛指莊稼。
  • 芃芃(péng péng):形容植物茂盛。
  • 函穀:古代關隘名,位於今河南省。
  • (ěr):耳飾。
  • 蓽門:用荊條或竹子編成的門,指簡陋的住所。
  • 駑駘(nú tái):劣馬,比喻平庸無能。
  • (hé):咬。

繙譯

邯鄲有一位才華橫溢的女子,她的美貌如同朝霞一般絢爛。她被迫嫁給了一個低賤的僕役,她的美麗被埋沒在泥沙之中。

廻憶起趙王全盛時期,每晚都有華麗的宴蓆,寶瑟聲聲。中山的美酒裝滿了羽觴,一笑之間,黃金便滿千鎰。

繁華景象轉瞬即逝,如同隨風轉動的蓬草。趙王的宮殿如今已是一片荒蕪,莊稼茂盛,卻無人問津。珍貴的珠寶和白璧被運往函穀關,遺失的簪子和耳飾衹能引起空洞的悲風。

人生最痛苦的是衰老,白發蒼蒼卻無処可歸,曏誰訴說。簡陋的門前,月光寒冷,躺在那裡聽著劣馬咬著枯草的聲音。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邯鄲才人的昔日煇煌與今日的淒涼,深刻描繪了人生無常和繁華易逝的主題。詩中,“豔色如朝霞”的才人與“雲鬢埋泥沙”的廝養婦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才人命運的悲慘轉折。後文通過對趙王宮殿的繁華與衰敗的描寫,進一步強化了這種無常感。結尾処的“蓽門夜永月光寒”和“臥聽駑駘齕枯草”則以淒涼的景象,抒發了對人生衰老和無歸的深切哀愁。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抒情詩。

劉基

劉基

劉基,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及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爲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爲:“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啓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