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瀛德趨東昌道中雜言八首

聞道張秋決,先朝慮獨深。 爲山名戊己,使者失辛壬。 地控支祈鎖,天寒象罔沈。 誰知神禹巧,疏鑿本無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瀛德: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張秋:人名,具體身份不詳。
  • 戊己:地名,此處指張秋所在的地方。
  • 辛壬:指天干中的辛和壬,這裏可能指代某些官員或使者。
  • 支祈:神話中的神獸,可能指某種障礙或困難。
  • 象罔:神話中的神獸,可能指某種障礙或困難。
  • 神禹:即大禹,中國古代傳說中的治水英雄。
  • 疏鑿:指大禹治水時的疏浚和開鑿工作。

翻譯

聽說張秋在瀛德至東昌的路上決斷,先朝對此深感憂慮。 那地方以「戊己」爲名,使者卻失去了辛壬的指引。 地勢控制着神話中的支祈,天寒使得象罔沉寂。 誰能理解大禹的巧妙,他疏浚開鑿本是無心之舉。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張秋決斷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對先朝憂慮的理解和對大禹治水智慧的讚美。詩中運用了神話中的神獸支祈和象罔,以及大禹的疏鑿,來象徵性地表達對歷史事件的深刻思考和對英雄人物的敬仰。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歷史和神話的深刻理解。

蔡文範

明江西新昌人,字伯華。隆慶二年進士,除刑部主事。張居正起復,同舍郎艾穆、沈思孝以抗疏廷杖,文範慷慨護視,謫閩司運官。居正沒,起武庫郎,出爲湖廣學使,升廣東參議。有《縉雲齋稿》、《甘露堂集》。 ► 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