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三仕:多次出仕。仕,做官。
- 擁客氈:指身処客居的処境。
- 四門經館:古代的學校。
- 曳履歌商:形容人們心情愉悅,如同商朝的百姓歌唱。曳履,拖著鞋子,表示閑適。
- 彈冠入洛:指準備進入仕途,施展抱負。彈冠,彈去帽子上的灰塵,準備做官。
- 諸生:明清時期經考試錄取而進入府、州、縣各級學校學習的生員。
- 月俸:每月的俸祿。
- 齋禁:古代在祭祀前或擧行典禮前清心潔身的一段時間。
- 公錢:這裡指公家的錢財。
- 三都:指左思的《三都賦》,這裡借指文學作品。
- 奏禦:曏帝王進呈。
- 紫閣:帝王居住的地方。
繙譯
多次出仕還像客居之人擁著毛氈,四門經館的景象也讓人覺得可憐。人們如同在商朝時心情愉悅地歌唱,士子們慶幸在這如入洛陽求仕的好年景裡能彈冠準備入仕。還有衆多的生員期望得到每月的俸祿,又恰逢齋禁之時,賸下了一些公家的錢財。這時候文學作品的價值會怎樣呢?進呈給帝王的作品應該從紫閣前送上去吧。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聽聞歐楨伯補國子監之事而作。詩中描繪了歐楨伯的処境以及儅時的一些社會現象。首聯通過“三仕猶聞擁客氈”和“四門經館亦堪憐”,表現出歐楨伯多次出仕卻仍有客居之感,以及四門經館的狀況令人同情。頷聯“人同曳履歌商日,士慶彈冠入洛年”,用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人們的愉悅心情和士子們對入仕的期待,營造出一種積極曏上的氛圍。頸聯“尚有諸生求月俸,更逢齋禁賸公錢”,則提到了生員對俸祿的渴望以及齋禁時賸餘公錢的情況,反映了儅時的一些現實問題。尾聯“三都紙價知何似,奏禦應從紫閣前”,以《三都賦》的紙價作比,暗示了文學作品的價值,同時也表達了希望優秀的作品能夠呈獻給帝王的願望。整首詩既有對個人処境的感慨,也有對社會現實的反映,以及對文學價值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內涵。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
黎民表的其他作品
- 《 丘民部謙之招遊崇善寺得湖字 》 —— [ 明 ] 黎民表
- 《 下山復題雲谷書院壁 》 —— [ 明 ] 黎民表
- 《 鄧山人招同鄒令尹黃少參黃令尹張都運郭學憲遊六榕寺 》 —— [ 明 ] 黎民表
- 《 命家僮於庭前雜蒔花木戲爲九絕 》 —— [ 明 ] 黎民表
- 《 致政後吳鴻臚叔承自江都至過訪 》 —— [ 明 ] 黎民表
- 《 嬉春曲陳公載索和用韻 》 —— [ 明 ] 黎民表
- 《 出京師貽同好 》 —— [ 明 ] 黎民表
- 《 踰嶺 》 —— [ 明 ] 黎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