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子厚宗侯嘉齋之子

頗憶淮南招隱士,曾題尺牘到滄州。 西關明月幾回夜,北闕風沙千里秋。 自信蛾眉能絕世,誰吟白雪在高樓。 上書一謝金門去,青翰無因共傍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頗憶:很是回憶,很是想起。
  • 淮南招隱士:西漢淮南王劉安的門客淮南小山作的《招隱士》,這裏借指招攬人才。
  • 尺牘:書信。
  • 滄州:水邊的地方,此處泛指地方。
  • 西關:西邊的關隘,這裏可能指長安西邊的門戶。
  • 北闕:古代宮殿北面的門樓,是臣子等候朝見或上書奏事之處,後也用來借指朝廷。
  • 蛾眉:本指女子細長而彎曲的眉毛,這裏比喻美好的容貌或才華。
  • 白雪:古代楚國的一種高雅的歌曲,這裏泛指高雅的文學藝術作品。
  • 金門:漢代宮門名,這裏指代朝廷。
  • 青翰(hàn):一種鳥,這裏指船。因爲這種鳥常被用來裝飾船頭,所以有時也代指船。

翻譯

我很是想起淮南王招攬隱士的故事,也曾把書信寄到那遙遠的地方。 西邊關隘的明月已照了幾回夜晚,朝廷所在的北方正歷經風沙漫漫的千里之秋。 自信那美麗的容貌和才華堪稱絕世,可誰又在高樓上吟詠那高雅的作品呢。 向朝廷上書一封表示辭別,離開那裏,從此那船兒也無法再與你一同並行。

賞析

這首詩以回憶起淮南招隱士的典故開篇,表達了詩人對往昔的回憶和對某種招攬或期待的聯想。接下來通過描繪西關的明月和北闕的風沙,營造出一種悠遠而又有些滄桑的氛圍,暗示了時光的流轉和世事的變遷。詩中提到自信蛾眉能絕世,表達了對自己或某人容貌與才華的自信,但隨後又流露出一種孤獨和無人賞識的情感,以「誰吟白雪在高樓」表現出來。最後,詩人表示上書辭別朝廷,意味着離開官場或某種束縛,而「青翰無因共傍舟」則進一步強調了離別的無奈和孤獨。整首詩意境深沉,情感複雜,通過對景物和情感的交織描寫,展現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思考。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