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鼎歌爲任參軍賦
神鼎何年出荊土,三趾龍文形制古。
丹砂水碧紛斕斑,款識縱橫尚堪睹。
就中星羅六十字,讀之鉗口不能數。
王在寒師命太史,對揚王休周仲父。
戈鋋矛戟森開張,蛟螭離奇忽奔舞。
嗟爾神物胡爲來,中興撫運重明開。
兩宮鼎食備厚養,萬方玉鉉多良材。
千夫操畚築城下,富媼有意呈奇瑰。
琅函將發出紫氣,石窌大吼如驚雷。
牧臣盱眵詫靈異,貯之爲築中天台。
衡霍呵衛驅罔兩,江漢洗滌傾尊罍。
予生好奇頗識字,荒僻安能逢盛事。
搦管爭傳王太令,得寶況是任公子。
空勤棗木勒千言,尚乏赫蹄遺一紙。
逡巡聞未獻明堂,金薤靈篇尚祕藏。
且罷山中採黃獨,期君蚤晚發瀟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神鼎:這裏指古代的一種鼎,被認爲具有神祕的力量或象徵意義。
- 荊土:荊州的土地。(「荊」,讀音:jīng)
- 龍文:鼎上的龍形花紋。
- 丹砂水碧:指鼎上的顏色和裝飾。
- 紛斕斑:色彩斑斕的樣子。
- 款識:鐘鼎彝器上鑄刻的文字。(「識」,讀音:zhì)
- 鉗口:閉口不言,形容驚訝或畏懼。
- 寒師:指部隊。
- 太史:古代官職,負責記載史事、編寫史書、掌管天文曆法等。
- 對揚:答謝、頌揚。
- 王休:帝王的美德、福祉。
- 仲父:古代用於帝王對重臣的尊稱。
- 戈鋋(chán):泛指兵器。
- 矛戟:古代的兵器。
- 蛟螭(chī):傳說中蛟龍一類的動物,這裏指鼎上的裝飾圖案。(「螭」,讀音:chī)
- 離奇:奇異而不同尋常。
- 富媼(ǎo):土地神,也泛指老年婦女。(「媼」,讀音:ǎo)
- 琅函:書匣的美稱。
- 紫氣:古人認爲紫氣是祥瑞之氣。
- 石窌(jiào):石倉。(「窌」,讀音:jiào)
- 盱眵(chī):張目仰視的樣子。(「盱」,讀音:xū;「眵」,讀音:chī)
- 罔兩: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精怪。
- 尊罍(léi):泛指酒器。(「罍」,讀音:léi)
- 搦(nuò)管:握筆,執筆爲文。
- 棗木:這裏指用棗木做的筆管。
- 赫蹄:古代一種薄小的紙。
- 逡(qūn)巡:徘徊不進,猶豫不決。
-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
- 金薤(xiè):這裏指優美的文字。(「薤」,讀音:xiè)
翻譯
不知這神鼎是哪一年從荊州的土地中出土的,它有三隻腳,鼎上的龍形花紋顯示出它的形制古老。鼎上的丹砂和水碧色彩斑斕,上面的文字縱橫交錯還尚且能夠辨識。在這些文字中,像星辰般羅列着六十字,讀起來讓人驚訝得說不出話來。周王在軍隊中命令太史,要頌揚周王的美德並答謝仲父周公旦。兵器森然排列,鼎上奇異的蛟螭圖案彷彿在奔騰飛舞。感嘆你這神奇的寶物爲何而來,國家中興,國運重新昌盛開啓。兩宮的膳食豐富,培養了衆多良才,天下有很多優秀的人才如同寶貴的玉石製作的磬。衆多人拿着畚箕在城下勞作,土地神有意呈現出這奇異瑰麗的神鼎。當書匣將要打開時發出紫氣,石倉中發出如驚雷般的吼聲。管理此地的大臣驚訝地看着這奇異的景象,將神鼎收藏起來準備修築中天台。在衡山和霍山的守護下驅趕精怪,用江漢之水進行洗滌,傾盡酒器來慶祝。我生來好奇且略識些字,在這荒僻之地怎能遇到這樣的盛事。執筆爭相傳頌此事如同當年王羲之爲蘭亭集會所作的序文,得到寶物的人就像是任公子一樣。白白地用棗木筆寫下千言,卻還是缺乏一張薄小的紙來記錄。猶豫着聽說還沒有進獻給明堂,優美的篇章還被祕密收藏着。暫且停止在山中採集黃獨,期待你能早日從瀟湘出發。
賞析
這首詩圍繞着神鼎的出土展開,描繪了神鼎的古老形制、鼎上的文字和圖案,以及它的出現所帶來的種種奇異現象和人們的反應。詩中既展現了神鼎的神祕和珍貴,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和人們對國家中興的期盼。
從藝術手法上看,詩人運用了豐富的詞彙和生動的形象,如「戈鋋矛戟森開張,蛟螭離奇忽奔舞」,使讀者能夠感受到兵器的威嚴和鼎上圖案的生動。同時,詩中還運用了誇張和對比的手法,如「讀之鉗口不能數」,突出了神鼎文字的神祕和令人驚歎。整首詩氣勢恢宏,語言瑰麗,富有想象力,將神鼎這一主題表現得淋漓盡致。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
黎民表的其他作品
- 《 楊祠部宅送陳玉叔之淮安 》 —— [ 明 ] 黎民表
- 《 春草堂爲巍甫作 》 —— [ 明 ] 黎民表
- 《 同張別駕樑進士管山人乾上人過曉上人方丈 》 —— [ 明 ] 黎民表
- 《 寄呂肇慶仁甫 》 —— [ 明 ] 黎民表
- 《 天台山障歌爲上舍歐載卿賦 》 —— [ 明 ] 黎民表
- 《 送子與同次甫作 》 —— [ 明 ] 黎民表
- 《 同張羽王樑公智步雙河庵堤上 》 —— [ 明 ] 黎民表
- 《 大慈仁寺國姻辭侯隱於此 》 —— [ 明 ] 黎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