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關塞(guān sài):指邊防要地的要塞。
- 金氣:指鞦季的肅殺之氣。
- 鼓鼙(gǔ pí):古代軍中常用的樂器,這裡指戰爭的聲音。
- 朔雲(shuò yún):北方的雲。
- 琯甯:漢末三國時期著名隱士。
- 梅福:西漢末年人,曾棄家避禍。
- 吳門:古吳縣城(今囌州市)的別稱。
- 湄(méi):岸邊,水與草交接的地方。
繙譯
想要登上高樓卻思緒遲緩,邊防要塞顯得蕭條,已不同於往昔。草木間風傳來鞦季肅殺之氣,戰鼓之聲傳入北方的雲中,讓人感到悲哀。琯甯廻到東海不知是哪一天,梅福前往吳門沒有遲疑。我已白頭,在烽菸中重新廻顧歷史,芙蓉枯萎凋零在曲江的岸邊。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高樓遠望時所見到的蕭條景象和感受到的悲涼氛圍,表達了詩人對時代變遷和戰亂的感慨。詩中提到的關塞蕭條、草木風傳金氣、鼓鼙聲悲等,都渲染了一種肅殺和憂傷的情緒。琯甯和梅福的典故,暗示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或對現實的無奈逃避。最後,詩人以芙蓉萎絕曲江湄的景象,進一步烘托出衰敗和哀愁的意境。整首詩意境深沉,情感真摯,反映了詩人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思考。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
黎民表的其他作品
- 《 秋雨集清泉精舍以唐人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爲韻 》 —— [ 明 ] 黎民表
- 《 應妙寺即白塔寺僧慧乾居之 》 —— [ 明 ] 黎民表
- 《 送陸華甫 》 —— [ 明 ] 黎民表
- 《 同鄧徵甫朱在明遊西山抵夜宿金山寺 》 —— [ 明 ] 黎民表
- 《 園居雜詠二十首為顧玄言作 其十 蒼松障 》 —— [ 明 ] 黎民表
- 《 同子與過善果寺訪吳約卿時濮陽二蘇在席得臺字 》 —— [ 明 ] 黎民表
- 《 集許舎人稚幹宅觀舞 》 —— [ 明 ] 黎民表
- 《 同行諸公渡江予獨留真州 》 —— [ 明 ] 黎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