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鄧徵甫朱在明遊西山抵夜宿金山寺

石林千仞削孤根,飛閣遙臨小給園。 青竹代橋無結搆,紫蘿垂徑費扳援。 星河正落高僧榻,猿鶴偏驚旅客魂。 起舞晨雞何事者,不將瓢笠入雲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rèn):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尺或八尺。
  • 削孤根:形容山峯陡峭,如同從孤獨的根基上削出。
  • 飛閣:架空建築的閣道。
  • 給園:即祇(qí)園,是佛陀的說法地,這裏借指佛寺。
  • 結搆(gòu):構造,營造。
  • 扳援:攀附牽引。

翻譯

山峯如石林般高聳,千仞峭壁像是從孤獨的根基上削出,一座飛閣遠遠地臨近小小的佛寺。用青竹代替橋樑,沒有複雜的構造,紫色的蘿藤垂掛在小徑上,行走時需要費力地攀援。銀河星辰正映照在高僧的牀榻上,猿猴和仙鶴的聲音偏偏驚嚇了旅客的靈魂。清晨公雞起舞是爲了何事呢,我卻沒有帶着瓢笠進入佛門。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友人遊覽西山並夜宿金山寺的情景。詩中用「石林千仞削孤根」寫出了山峯的陡峭高峻,展現出雄偉的氣勢。「飛閣遙臨小給園」則描繪了寺閣的高遠和獨特位置。「青竹代橋無結搆,紫蘿垂徑費扳援」描寫了路途的特色,青竹橋簡單自然,紫蘿垂徑增添了幾分幽靜神祕。「星河正落高僧榻,猿鶴偏驚旅客魂」營造出一種寧靜而又略帶神祕的氛圍,星河與高僧榻相連,猿鶴聲驚旅客魂,富有意境。最後「起舞晨雞何事者,不將瓢笠入雲門」以問句結尾,增添了一些思考和別樣的情趣。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將山水景色與寺廟的寧靜氛圍相結合,表達了詩人在遊覽中的感受和思考。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