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王父母張玉笥老師入覲二首

東南端此賴平安,民力深知事事難。 天子芳虛前席問,殿前應正觸邪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jìn):朝見(君主)。
  • 民力:民衆的人力、物力、財力。
  • 芳虛:應爲「旒(liú)旐(zhào)」之誤,旒旐指有垂旒的旌旗,代指帝王。
  • 前席:古人席地而坐,前席指在坐席上向前移動,形容帝王對臣子的敬重或急於聽取意見。
  • 觸邪冠:即獬豸(xiè zhì)冠,古代執法官吏戴的帽子,指能除奸邪的官員。

翻譯

在東南這邊依靠着(王父母張玉笥老師)才能獲得平安,百姓的力量(是維持地方安穩的重要支撐),我深深知道做每一件事都很艱難。天子(對王父母張玉笥老師)表示敬重並急於聽取意見,在宮殿前應該有正直的能除奸邪的官員。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對王父母張玉笥老師的讚頌和對地方治理的期望。詩的前兩句強調了東南地區的平安依賴於像王父母張玉笥老師這樣的人,同時也指出了治理地方的不易,體現了對民力的重視。後兩句則通過描寫天子對賢臣的敬重,表達了對朝廷能任用正直能臣的期望。整首詩語言簡練,寓意深刻,既肯定了地方官員的重要性,又對朝廷的治理充滿了期待。

黎遂球

明廣東番禺人,字美周。天啓七年舉人。再應會試不第。善詩、古文,工畫山水。崇禎中,陳子壯薦遂球爲經濟名儒,以母老不赴。明亡,方應陳子壯薦,爲南明隆武朝,兵部職方司主事,提督廣東兵援贛州,城破殉難。諡忠憫。有《蓮鬚閣詩文集》。 ► 5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