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

寂寂春眠野夢多,酒醒那識夜如何。 山中慣不聞雞犬,只是天明鳥便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寂寂:形容寂靜冷清的樣子。 那識:哪裏知道。(那:拼音「nǎ」)

翻譯

在寂靜冷清中春天睡去,夢境紛多,酒醉醒來,不知夜晚到了什麼時辰。在山中已經習慣了聽不到雞犬的叫聲,只是到了天亮鳥兒就開始歌唱。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山中寧靜的景象以及詩人在這樣環境中的感受。詩的首句「寂寂春眠野夢多」,營造出一種靜謐的氛圍,同時也暗示了詩人在山中的閒適與自在。「酒醒那識夜如何」表現出詩人對時間的模糊感知,進一步強調了山中生活的寧靜和與世隔絕。「山中慣不聞雞犬」則突出了山中的清幽,沒有塵世的喧囂。最後一句「只是天明鳥便歌」,以天明時鳥兒的歌聲作爲結尾,給人以一種自然、和諧的美感,也從側面烘托出山中的寧靜與美好。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清新,表達了詩人對山中寧靜生活的喜愛和對自然的讚美。

黎遂球

明廣東番禺人,字美周。天啓七年舉人。再應會試不第。善詩、古文,工畫山水。崇禎中,陳子壯薦遂球爲經濟名儒,以母老不赴。明亡,方應陳子壯薦,爲南明隆武朝,兵部職方司主事,提督廣東兵援贛州,城破殉難。諡忠憫。有《蓮鬚閣詩文集》。 ► 5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