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町疃(tǐng tuǎn):田舍旁空地。
- 隴樹:墓地的樹木。
- 讎(chóu):同「仇」。
- 叔孫:指叔孫通,秦末漢初人。
- 首鼠:躊躇、猶豫不決,後也用來形容人狡猾多變。
翻譯
聽聞這裏是荊軻的故鄉,田舍旁的空地上都是舊時的墳丘。墓地上的樹木不再向西伸展,易水仍舊向東流淌。無論是賢能之人還是愚笨之人最終都會走向盡頭,只有你(荊軻)爲了報答君主的知遇之恩而去報仇。叔孫通是那樣的猶豫不決、狡猾多變,靠着花言巧語卻得到了封侯。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西行經過古平城時,想起此地與荊軻有關而作。詩的前兩句通過描繪荊軻故里的景象,營造出一種蒼涼的氛圍。「隴樹無西指,易水猶東流」,借景抒情,暗示時光的流逝和事物的變化。接下來,詩人讚美荊軻的義舉,表達了對他的敬仰之情。同時,又通過叔孫通的事例進行對比,批判了那些投機取巧、圓滑世故之人,反映了作者對正義和忠貞的追求,以及對社會現實中一些不良現象的不滿。整首詩意境深沉,情感真摯,富有歷史滄桑感和現實批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