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題忠孝祠詩

明運耀八紘,皇祚垂靡極。 永滌犬羊穢,爰懲雉兔匿。 篤生英雄佐,輿塗紛努力。 勳存帶礪盟,烈血康山食。 更有過涉臣,貞魂妥南服。 被命截鯨鯢,死綏酬社稷。 蔡亡義既勵,灌勇情尤逼。 執言誓同殉,格暴歸羊革。 尸祝重典禮,俎豆感行惻。 蜀廟諸葛遺,漢柱伏波立。 何如名世賢,代興懷祖德。 弓矢有恆賜,斧鉞儼重即。 奇功侈新建,懋伐還茲日。 旄節覲題楹,英風凜餘觱。 昌後報匪殊,旌勩斯同識。 敢愛濟蹇勞,匪躬以爲則。 濯濯賴皇靈,恩休奠家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1. 八紘(hóng):指八方極遠之地。
  2. 祚(zuò):皇位,國運。
  3. 靡極:沒有盡頭。
  4. 爰(yuán):於是。
  5. 雉兔匿:這裏指敵人像雉兔一樣躲藏起來。
  6. 篤(dǔ):深厚,這裏可理解爲衆多。
  7. 輿塗:指百姓。
  8. 帶礪盟:漢高祖劉邦封功臣時,立誓說:「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意思是即使黃河變得像衣帶一樣細,泰山變得像磨刀石一樣小,封國也將永遠安寧,並傳給子孫後代。後以「帶礪」指功臣爵祿,世代永傳。
  9. 康山食:享受祭祀。
  10. 涉臣:經歷艱難的臣子。
  11. 南服:古代王畿以外地區分爲五服,稱南方爲南服。這裏指南部疆土。
  12. 鯨鯢(jīng ní):比喻兇惡的敵人。
  13. 綏(suí):平安。
  14. 俎豆:古代祭祀、宴饗時盛食物用的兩種禮器,亦泛指各種禮器。
  15. 旄(máo)節:古代使臣所持的符節。以犛牛尾爲飾。
  16. 觱(bì):形容風寒冷。
  17. 旌勩(jīng yì):表彰功勳。

翻譯

明朝的國運照耀着八方極遠之地,皇位傳承沒有盡頭。永遠清除犬羊般的污穢(敵人),於是懲戒像雉兔一樣躲藏的敵人。衆多英雄豪傑應運而生,百姓們也紛紛努力。功勳如帶礪之盟般永存,英烈的熱血在祭祀中得到告慰。更有經歷艱難的臣子,他們的忠貞之魂在南部疆土得以安息。被命令去截斷兇惡的敵人,以死來報答國家。蔡地的滅亡使忠義得到激勵,灌夫的勇猛之情尤爲迫切。發誓一同殉難,以暴烈的方式迴歸正義。祭祀的禮儀莊重,祭祀的禮器讓人感動而心生悲痛。蜀地有諸葛亮的遺風,漢中有伏波將軍的立柱。如何比得上這世間的賢能之人,他們心懷祖先的德行,使國家興盛。弓箭有固定的賞賜,斧鉞威嚴地被授予。奇功大肆新建,偉大的功業在今日得到宣揚。持着旄節在題有楹聯的祠廟前拜見,英雄的風範讓人感到寒冷而威嚴。昌盛的後人報答並沒有不同,對功勳的表彰是相同的認識。敢於熱愛救助艱難的勞作,不以自身的利益爲準則。這一切都依賴着皇帝的神靈,感恩的福祉使國家得以安定。

賞析

這首詩是對忠孝之臣的歌頌和讚美。詩中描繪了明朝的輝煌國運以及臣子們的英勇和忠誠。作者通過一系列的描述,如清除敵人、英烈的熱血、忠臣的殉難等,展現了一種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對英雄豪傑的敬仰。詩中還提到了一些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和典故,如諸葛亮、伏波將軍等,以增添詩歌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厚重感。整首詩語言莊重,氣勢恢宏,表達了對忠孝精神的高度讚揚和對國家繁榮昌盛的期望。

黎遂球

明廣東番禺人,字美周。天啓七年舉人。再應會試不第。善詩、古文,工畫山水。崇禎中,陳子壯薦遂球爲經濟名儒,以母老不赴。明亡,方應陳子壯薦,爲南明隆武朝,兵部職方司主事,提督廣東兵援贛州,城破殉難。諡忠憫。有《蓮鬚閣詩文集》。 ► 5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