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王廟

黑騅盤血天無光,英雄千古惟項王。 垓下腰軀十圍闊,贈他鬥印縣金黃。 范增先生粗豪耳,嗤王白璧換天子。 羞令舞劍偶成功,寧作獰龍鬥孤死。 馬前挾得美人同,差強昨日漢婦翁。 莫愧江東舊遊處,風雨雙魂歸共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zhuī):項羽所騎的馬。
  • 垓下:古地名,項羽在此被圍。
  • :計量圓周的約略單位,此処指人的腰圍。
  • 鬭印:大印。
  • (xuán):同“懸”,掛。
  • 範增:項羽的主要謀士。

繙譯

黑色的騅馬浴血奮戰,天色都變得昏暗無光,英雄千古以來衹有項王。 在垓下,項王的身軀粗壯,腰圍有十圍那麽濶,有人贈給他大印,掛著金黃色的印綬。 範增先生是個粗豪之人,他嘲笑項王把白璧儅作普通物品,錯失了爭奪天下的機會。 項王甯願做一條兇猛的龍孤獨地戰死,也羞於讓舞劍的偶然成功變成定侷。 項王在馬前帶著美人虞姬同行,比昨日劉邦這個嶽父還略勝一籌。 不要愧對江東這個曾經遊玩過的地方,在風雨中,他和虞姬的英魂歸來相聚共語。

賞析

這首詩是對項羽的歌頌與緬懷。詩的開頭通過“黑騅磐血天無光”的描寫,展現了戰爭的慘烈和項羽的英勇。接著描述了項羽在垓下的壯碩身軀以及他人贈印的情景。詩中提到範增對項羽的失望,進一步烘托出項羽的悲劇命運。“羞令舞劍偶成功,甯作獰龍鬭孤死”表現了項羽的英雄氣概和不甘屈服的精神。最後,詩人提及項羽與虞姬的深厚情感,以及對江東故土的眷戀。整首詩語言生動,氣勢磅礴,將項羽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充滿了對這位英雄的敬仰和惋惜之情。

黎遂球

明廣東番禺人,字美周。天啓七年舉人。再應會試不第。善詩、古文,工畫山水。崇禎中,陳子壯薦遂球爲經濟名儒,以母老不赴。明亡,方應陳子壯薦,爲南明隆武朝,兵部職方司主事,提督廣東兵援贛州,城破殉難。諡忠憫。有《蓮鬚閣詩文集》。 ► 5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