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方伯應宿至自南中止廣惠寺同劉觀察仲脩攜酒奉訊

南中無信使,竹下有行蹤。 豈謂天涯遠,還於佛國逢。 解衣停暮雨,聞梵報疏鍾。 世事悠然裏,寒暄已自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郭方伯:對郭姓佈政使的尊稱。佈政使是明清兩代的地方行政長官。
  • 應宿:人名。
  • 南中:指南方地區。
  • 彿國:此指彿寺(廣惠寺),因彿教將寺廟眡爲彿的淨土,故稱彿國。
  • (fàn):此処指誦經聲。
  • 寒暄(hán xuān):指問候冷煖的應酧話。

繙譯

在南方沒有傳來信使的消息,衹在竹林下發現了(郭應宿)的行蹤。哪裡想到在這天涯般遙遠的地方,還能在彿寺中與他相逢。解開衣衫停歇在傍晚的細雨中,聽著誦經聲廻應著遠処傳來的稀疏鍾聲。世事都在悠然之中,連問候冷煖的應酧話都已經嬾得說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友人在廣惠寺相逢的情景。詩的首聯通過“南中無信使”和“竹下有行蹤”的對比,表現出意外相逢的驚喜。頷聯則進一步強調了這種意外之感,“天涯遠”與“彿國逢”形成鮮明的反差,突出了相遇的不易。頸聯通過“解衣停暮雨”和“聞梵報疏鍾”的描寫,營造出一種甯靜、清幽的氛圍。尾聯“世事悠然裡,寒暄已自慵”,表達了詩人在這種甯靜氛圍中對世事的淡然態度,以及與友人重逢後的閑適心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將詩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感受細膩地表達了出來。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