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鈴索:(líng suǒ)系鈴的繩索。此指懸掛在宮殿、廟宇等簷角的風鈴的繩索。
- 集霛台:漢時台名,唐時爲長生殿的一部分,這裡借指祭祀的場所。
- 長楊陌:長楊宮旁的道路。長楊宮是秦漢時的宮名。
- 泰乙:泰一(tài yī),天神名。古人認爲天神中最尊貴者。
- 芳郊:花草茂盛的郊野。
- 敭雄:西漢辤賦家,字子雲。
- 玄經:指敭雄倣《周易》作的《太玄經》。
繙譯
風鈴的繩索無聲,樹木顯出寒意,在集霛台上百官進行蓡拜。 旌旗在夜晚圍繞著長楊宮旁的道路,燈火在春天照亮了祭祀泰一神的罈場。 溫煖進入花草茂盛的郊野,但陽氣還微弱,月光照臨青閣,曙光漸漸消散。 敭雄白發蒼蒼時《太玄經》還在,誰能捧著那雲中的玉露磐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祈穀齋居的場景,營造出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首聯通過“鈴索無聲”“樹色寒”的描寫,表現出環境的清冷,而“集霛台上拜千官”則突出了祭祀的隆重。頷聯中“旌旗夜繞”“燈火春祠”進一步展現了祭祀活動的盛大和莊嚴。頸聯的“煖入芳郊陽氣淺”“月臨青閣曙光殘”描繪了初春時節的景象,同時也透露出一種淡淡的悵惘。尾聯以敭雄作《太玄經》的典故,表達了對世事的思考和感慨,最後一句“誰捧雲中玉露磐”則給人一種深沉的疑問和思索。整首詩意境幽深,語言典雅,通過對祭祀場景和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複襍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