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參漆公太史趙公過浮丘

負郭初開一徑荒,丹丘雲氣尚微茫。 鬆間更有潮通井,壇畔誰知石化羊。 太史探書經禹穴,羣公持斧靖炎方。 疏才幸際昇平日,不逐青螺去故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負郭:靠近城郭。
  • 丹丘:傳說中神仙所居之地,在此形容浮丘山的神祕氛圍。(「丘」讀作「qiū」)
  • 微茫:隱約,不清晰。
  • 太史:官名,負責記載歷史、天文曆法等。(「史」讀作「shǐ」)
  • 禹穴:傳說中大禹的葬地,也指爲大禹所留的古蹟。(「禹」讀作「yǔ」)
  • 羣公:各位公卿,這裏指漆公、趙公等官員。
  • 持斧:指執法、掌刑。
  • :平定,使秩序安定。
  • 炎方:泛指南方炎熱地區。
  • 疏才:才能疏淺,自謙之詞。
  • 青螺:這裏指道士的打扮,借指出家爲道。

翻譯

在城郭附近剛開闢出一條荒蕪的小路,浮丘山的雲氣還隱約朦朧。 松樹林間更有井泉與海潮相通,石壇邊誰能知曉石頭已化成羊。 太史探尋書籍曾到過禹穴,諸位公卿持斧執法以平定南方。 我才疏學淺,幸運地生活在太平盛世,不會像道士那樣離開故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與漆公、趙公一同遊覽浮丘山的情景,以及對時事的一些感慨。首聯寫出了浮丘山的初貌,給人一種神祕、清幽的感覺。頷聯通過「鬆間潮通井」和「石化羊」的傳說,增添了浮丘山的神奇色彩。頸聯提到太史的探尋和羣公的功績,展現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和官員的作爲。尾聯則表達了作者對太平盛世的慶幸以及對故鄉的眷戀,同時也流露出一種自謙的態度。整首詩意境優美,將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個人情感相結合,富有韻味。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