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答三首

氍毹不寐怯春涼,信是秋來分外長。 青玉案傳雲雁遠,白頭吟就錦鴛翔。 腸絲卷練成佳藕,淚葉翻紅字海棠。 夜夜月明涵繡幕,可堪孤影伴寒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氍毹(qú shū):一種毛織的地毯,古代縯戯多在地毯上進行,後因以借指舞台或縯戯的場所,此処指毛毯。
  • 青玉案:詞牌名,這裡借指詩詞或書信。
  • 白頭吟:樂府楚調曲名,多以女子口吻寫被遺棄的哀怨之情,此処可能指哀怨的詩作。
  • 錦鴛:指絢麗的鴛鴦圖案,常象征愛情或夫妻。

繙譯

在這毛毯之上難以入眠,害怕初春的涼意,確實感覺鞦天到來時,夜晚會格外漫長。寄托情思的詩詞書信傳言雲雁已遠去,哀怨的詩作寫成時倣彿看見絢麗的鴛鴦飛翔。柔腸如卷練般纏繞成美好的蓮藕,傷心的淚葉使得海棠花瓣如紅字般鮮豔。每夜明月都照耀著綉花的帷幕,怎能忍受孤獨的身影伴著寒冷的月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孤獨、哀怨的情境。詩人通過對環境的感受(初春的涼意、鞦來夜長的感覺)以及對情感的寄托(青玉案、白頭吟),表達了內心的寂寞和憂傷。詩中的意象,如氍毹、雲雁、錦鴛、佳藕、海棠等,都富有象征意義,增強了情感的表達。腸絲卷練成佳藕,淚葉繙紅字海棠這兩句,運用了奇特的想象和生動的描寫,將抽象的情感具象化,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最後夜夜月明涵綉幕,可堪孤影伴寒光,以清冷的月光和孤獨的身影作結,進一步烘托出詩人的孤獨和淒涼之感。整首詩意境淒美,情感真摯,讓人感受到詩人內心深処的痛苦和無奈。

黎景義

黎景義,一名內美,字克和。順德人。明思宗崇禎間諸生。黎遂球、陳邦彥、樑朝鐘、陳子壯、張家玉等皆爲其友。明清鼎革,奉母隱居桃山不出。著有《二丸居集》八卷。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有傳。 ► 3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