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 · 中呂商陪鶴林登袁園

春乍霽。清漣畫舫融泄。螺雲萬疊暗凝愁,黛蛾照水。漫將西子比西湖,溪邊人更多麗。步危徑、攀豔蕊。掬霞到手紅碎。青蛇細折小回廊,去天半咫。 畫闌日暮起東風,棋聲吹下人世。海棠藉雨半繡地。正殘寒、初御羅綺。除酒銷春何計。向沙頭更續,殘陽一醉。雙玉杯和流花洗。
拼音

所属合集

#西河

注釋

西河:據《碧雞漫志》載:“《西河長命女》,崔元範自越州幕府,拜侍御史,李訥尚書餞於鑑湖,命盛女叢歌,坐客各賦詩送之。有云:‘爲公唱作西河調,日暮偏傷去住人。’”《脞說》:“張紅紅者,大曆初隨父歌乞食,過將軍韋青所居。青納爲姬,自傳其藝,穎悟絕倫。有樂工取古《西河長命女》加減節奏,頗有新聲,未進間先歌於青。青令紅紅潛聽,以小豆數合記者拍,紿雲女弟子久歌此,非新聲也。隔屏奏之,一聲不失。樂工大驚,請與相見,嘆伏不已。兼雲有一聲不穩,今已正矣。尋達上聽,召入宜春院,寵澤隆異,宮中號‘記曲小娘子’,尋爲才人。”按此曲起於開元(唐玄宗年號,公元713-741年)以前,大曆(唐代宗年號,公元766-779年)間樂工加減節奏,張紅紅又爲其正一聲。又名“西河慢”、“西湖”,一百零五字,分三片,第一段六句、二段七句各四仄韻,第三段五句五仄韻。 鶴林:即吳泳,字叔永,號鶴林,潼川人。公元1208年(嘉定元年)進士,宋理宗時任起居舍人兼直學士院,權刑部尚書,終寶章閣學士,知泉州,有《鶴林集》。袁園:又稱袁氏園。楊鐵夫按:《挈齋集》:袁正獻公宅,有是樓,樓側有水,有山,有花竹。與詞中所言恍惚略同,疑即此詞之袁園。 愁:一本作“秋”。 咫:一本作“尺”。 日:一本作“入”。 正殘寒:一本作“殘寒退”。 御:一本作“卸”。 向:一本作“高”。 殘:一本作“斜”。

賞析

“春乍霽”兩句,寫遊園的時間、地點。詞人說:春雨綿綿,突然雨止放晴,我們就乘着“畫舫”,在碧波盪漾中向袁園搖着槳緩緩前進。“螺雲”兩句,途中所見山水。此言遠處的青山頂上還盤繞着螺旋形的雲霧,山形倒映水中,好像美人臨水梳妝,在水中照出了她那雲髻高聳,黛眉含顰的俏模樣。山水本無情,然而詞人卻將自己的愁緒移注其中,使無情的山水、春雲化作有情的生靈。這正如杜甫《春望》詩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樣,詞人也將黯淡的春雲化成千愁萬苦凝聚成的女子愁眉映在水中。“漫將”兩句,寫沿途所見水鄉女子。兩句也是反用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詩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句意。蘇詩是將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詞人卻是用西湖喻途中所見淑女,覺得,即使是美麗的西子湖也比不上這河邊浣洗的村姑、淑女來得漂亮多姿。 “步危徑”三句,園中登山。詞人說:入園之後,我們登上曲折的園中山徑,沿途還採摘到一朵朵嬌豔的鮮花。捧在手中的鮮花,花瓣被手指碾碎並拋向四處,好像彩霞碎裂紛飛。“青蛇”兩句,仰視山上回廊。言山上青磚碧瓦的九曲遊廊,像蛇似的逶迤曲折延伸向上,高得幾乎可以碰到碧天。“去天半咫”句與毛澤東《十六字令》詞中“離天三尺三”一樣,極盡誇張,突出迴廊之高。“畫闌”兩句,言詞人陪同鶴林登上土山,倚欄沐浴和煦東風,觀看落日美景,並在“離天半咫”的迴廊內對弈。“拍、拍”的落子聲被東風吹向人世間。將回廊弈棋寫得似在仙境,兩人“又得浮生半日閒”矣。 “海棠”一句,寫園中花木。此是將“海棠”借代花木。言春雨淅瀝,園中花瓣藉着雨勢紛紛落地,好像繡出了半幅錦繡地毯。“正殘寒”兩句,寫飲酒抵禦春寒。“羅綺”,指質地較薄且帶有花紋的絲織品。此言春二、三月乍寒還暖天氣,人們開始俏打扮,穿起了絲織衣服。但是卻又遇上了春寒料峭之時,因此除了借酒禦寒消遣之外,還能幹些什麼呢?“除酒”句又是照應上片的“凝愁”,詞人萬般愁恨惟用酒解矣。“向沙頭”兩句,寫溪邊醉酒。言下山後,又在溪邊的水岸上迎着夕陽頻頻舉杯,並且也爲溪中流花碰杯不已。最後在淌着流花的河水中,抓些花瓣洗滌起酒杯來。兩人既醉於酒,又爲園中花色所醉矣。這首詞的剪裁別具一格。寫景詩詞一般多是詳寫風景,而略寫旅途經過。此詞則上片寫去園途中,中片寫園中登山過程,僅下片“海棠藉雨半繡地”一句繪袁園花木。另外,敘袁園酒宴,也不是正面詳寫宴會過程,而只寫續飲與洗杯兩事,其詳略安排,不落俗套。
吳文英

吳文英

吳文英,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宋史》無傳。一生未第,遊幕終身。於蘇、杭、越三地居留最久。並以蘇州爲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江,蘇杭道中又歷經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遊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後爲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後“困躓以死”。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緻,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 ► 3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