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入松 · 其三桂
蘭舟高蕩漲波涼。愁被矮橋妨。暮煙疏雨西園路,誤秋娘、淺約宮黃。還泊郵亭喚酒,舊曾送客斜陽。
蟬聲空曳別枝長。似曲不成商。御羅屏底翻歌扇,憶西湖、臨水開窗。和醉重尋幽夢,殘衾已斷薰香。
拼音
所属合集
注釋
風入松:古琴曲有《風入松》,傳爲晉嵇康所作。又唐僧皎然有《風入松歌》,見《樂府詩集》卷五十九,調名由此而來。《宋史·樂志》入“林鐘商”,調見晏幾道《小山詞》。又名“風入松慢”“遠山橫”。雙調,七十四字、七十六字,亦有七十二字體的。前後片各六句四平韻。《夢窗詞》系七十六字體。
妨:一本作“坊”。
序
《風入松·桂》是宋代詞人吳文英的作品。此詞從題目看是詠物詞,實際上是借桂憶舊,主要抒寫作者對蘇州去姬和杭州亡妾的懷戀之情。
賞析
“蘭舟”兩句。“蘭”通“欄”。言圍着欄干的客船從岸邊綠蔭下盪開,離之而去。客船漸去漸遠,詞人的心也隨之漸生愁意,更可恨的是,眺望客船的視線卻被一座矮橋無端隔斷,使他更增一分愁意。乘舟離去的是其愛人,所以依依不捨之情躍然紙上。“暮煙”兩句。西園,爲吳文英曾居處,即詞人在蘇州的居所旁花園。在《夢窗詞集》中,詞人多次提到“西園”,如:《水龍吟》“西園已負,林亭移酒,鬆泉薦茗。”《鶯啼序》“殘蟬度曲,唱徹西園。”《浪淘沙》“往事一潸然,莫過西園。”可見“西園”並非泛指。據《鶯啼序》詞有“橫塘棹穿豔錦”,“念省慣吳宮憂愁”等句可知其地在蘇州。此處是說:如今我經過西園路上,只見那裏瀰漫着一片瀟瀟煙雨,此景此情,合而爲一,更生愁思。想起從前因爲離別依依,擔誤了愛人梳洗打扮的時候,所以匆匆離別而去。“約黃”,六朝婦女多妝黃色在額角上爲飾,稱爲約黃。梁簡文帝《美女篇》詩就有“散誕披紅帔,生情新約黃”句可證之。“還怕”兩句,一“還”字點明重來。兩句有“人面桃花”之感。此言詞人重來這裏兩人的離別之處,見到“郵亭”、“夕陽”景物依舊,卻不見“人面”,因爲離人已如夕陽西墜般不顧而去,所以詞人只有“喚酒”澆愁。上片最後兩句點出乃是詞人憶舊之作,“還怕”、“舊曾”字樣都可證之。
“蟬聲”兩句。換頭以蟬棲別枝,長聲歌鳴,暗喻蘇姬離他而去。所以,詞人觸景生情,對曼聲而鳴的蟬聲,總感到難以卒聽,而且感到還不成曲調,更生出厭惡之心。“御羅”兩句,爲倒裝句,一“憶”字,透露出詞人由蘇之去妾而聯想起杭之亡妾。想起兩個人在西湖邊臨水而居。夫唱婦隨曾度過多少個銷魂日子,其中就有杭妾舞袖翩翩,歌扇半遮的歌舞鏡頭的回憶。“和醉”兩句,復歸眼前。言詞人獨飲孤酒,不單單是爲了銷愁,而且還爲了能夠醉入夢鄉,去追覓尋找仙侶。可惜鴛鴦衾雖在,只剩己身獨臥,而且愛人(指蘇姬)特有的薰香氣息,在衾中也已消失殆盡。下片亦全是憶舊、思戀之作。
統觀全詞內容,似與題目“桂”,毫無聯繫之處,而與《風入松·春晚感懷》,則尚可以互爲表裏參之。

吳文英
吳文英,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宋史》無傳。一生未第,遊幕終身。於蘇、杭、越三地居留最久。並以蘇州爲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江,蘇杭道中又歷經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遊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後爲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後“困躓以死”。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緻,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
► 344篇诗文
吳文英的其他作品
- 《 浪淘沙 · 令 》 —— [ 宋 ] 吳文英
- 《 沁園春 · 其一冰漕鑿方泉,賓客請以名齋,邀賦 》 —— [ 宋 ] 吳文英
- 《 高陽臺 · 其三送王歷陽以右曹赴闕 》 —— [ 宋 ] 吳文英
- 《 喜遷鶯 · 其三福山蕭寺歲除 》 —— [ 宋 ] 吳文英
- 《 木蘭花慢 · 其六餞趙山臺 》 —— [ 宋 ] 吳文英
- 《 夜飛鵲黃鐘商蔡司戶席上南花 》 —— [ 宋 ] 吳文英
- 《 惜黃花慢 》 —— [ 宋 ] 吳文英
- 《 瑞鶴仙 · 其一林鐘羽,俗名高平調 》 —— [ 宋 ] 吳文英
相关推荐
- 《 風入松 》 —— [ 宋 ] 晏幾道
- 《 風入松 · 其三癸卯至石塘追和十五年前韻 》 —— [ 宋 ] 劉克莊
- 《 風入松 · 其一福清道中作 》 —— [ 宋 ] 劉克莊
- 《 風入松 · 其四 》 —— [ 宋 ] 劉克莊
- 《 風入松 · 其二聞鄰女吹笛 》 —— [ 宋 ] 高觀國
- 《 風入松 · 其二福清道中作 》 —— [ 宋 ] 劉克莊
- 《 風入松 》 —— [ 唐 ] 僧皎然
- 《 風入松 · 立春日即席次寄閒韻 》 —— [ 宋 ] 周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