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慢 · 其三送翁五峯遊江陵

送秋雲萬里,算舒捲、總何心。嘆路轉羊腸,人營燕壘,霜滿蓬簪。愁侵。庾塵滿袖,便封侯、那羨漢淮陰。一醉蓴絲膾玉,忍教菊老鬆深。 離音。又聽西風,金井樹、動秋吟。向暮江目斷,鴻飛渺渺,天色沈沈。沾襟。四弦夜語,問楊瓊、往事到寒砧。爭似湖山歲晚,靜梅香底同斟。
拼音

所属合集

#木蘭花慢

注釋

卷:一本作“卷舒”。 斷:一本作“短”。

賞析

《木蘭花慢》,唐教坊曲,從雙調《木蘭花》演變而來。《樂章集》入“南呂調”。雙調,一百零一字,前片十句五平韻,後片十句七平韻,爲定格。還有前片四平韻,後片六平韻的,系慢調變格。此詞爲定格。 “翁五峯”,即翁賓暘,福建崇安人,或言錢塘人。“江陵”,在湖北省。賈似道督師湖北,翁爲賈之幕客,所以有江陵、鄂渚之遊。“送秋”兩句述送別。兩句是說:秋雲滾滾,密佈萬里,像似天也知道我要送五峯去江陵前線,所以佈下重雲勸阻,但是就算是晴空萬里,現在我們也無心去欣賞了。“嘆路轉”三句,設想五峯旅途勞累。嗟嘆五峯爲了趕赴前線去必須走偏僻的小路,行旅中的營壘也簡陋得像燕子窩那樣狹隘;每天趕路,又事務繁忙,一定會使他憑空添上滿頭白髮。“愁侵”三句,點五峯赴江陵的任務。“庾塵”,露天儲糧處,稱作“庾”;“塵”,即糠塵也。戰時軍中糧食只能露天堆放,便於搬運,這次翁五峯從旱路趕赴江陵,就是押運一批軍糧。此言他因爲任務重而愁白了頭,但他認真監督,並且親自參加搬運糧草,所以連雙袖沾滿糠塵也管不得。這種艱苦的軍旅生活,即使積軍功被封爲像韓信那樣的淮陰侯,也不會使人羨慕,因爲這是勞苦功高理所應得的賞賜啊。“一醉”兩句,述眼前送別宴。言宴中擺上來吳地的當令名菜:蓴絲羹、鱸魚膾,以期一醉,並勸五峯說:你難道能忍心拋下這兒傲霜的菊花圃、蔥鬱的松樹林,任其荒蕪,不管而去?兩句用張翰思鄉、陶潛歸隱的典故,希望五峯不要慕戀功名,早日歸來,再享田園之樂。上片送別時聯想、感嘆。   “離音”三句,即景生情。此處是說:西風吹落梧桐葉,這簌簌的落葉聲,不但在哀傷秋天的無情,也是悲嘆五峯即將別離啊!“向暮江”四句,別情難離。言詞人今在江邊送別五峯,不覺已到了天色灰暗的日暮時分,見鴻雁飛蹤渺渺,想到他倆分別在即,今後天各一方,音訊渺茫,不由得淚沾胸襟。“四弦”兩句,席上暢論今古。“四弦”,即琵琶。“楊瓊”,似指唐宋時愛國名將楊延昭、秦瓊,這裏借喻翁五峯。宴席至晚未散,且有琵琶聲聲,哀訴似語,用以侑酒。詞人希望五峯能像秦瓊、楊延昭一樣建功立業保家衛國;兩個人談起往事,一直可以追溯到貧寒之交的年代。由此可見吳、翁兩人並非泛泛之交。“爭似”兩句,轉而敘另一次宴會,作一對比。此處是說:這一次匆匆籌辦的送別宴,怎能比得上有一回歲末在杭州西湖邊梅樹下的寂靜處,大家交盞同飲時那樣的自在快樂呢?下片悲別離,敘友情。   周密《浩齋雅談》卷下:“翁孟寅賓暘嘗遊維揚,時賈師憲(似道)開帷閫,甚前席之。其歸,又置酒以餞。賓暘即席賦《摸魚兒》,師憲大喜,舉席間飲器凡數十萬,悉以贈之。”相比之下,夢窗與似道就只有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所以能潔身自好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羊腸:形容曲折小路。
  • 燕壘:燕子窩。常比喻脆弱的防守。
  • 蓬簪:指頭發。
  • 庾塵:典故名,喻權貴的氣焰。
  • 蒓絲膾玉:蒓菜和切得很薄的魚肉。
  • 金井:井欄上有雕飾的井。

繙譯

送那鞦日的雲朵飄曏萬裡之遙,計算著它的舒展卷曲,又怎會有什麽特別的心思。慨歎路途如同曲折的羊腸小道,人們經營著如燕子窩般脆弱的防守,寒霜佈滿了頭發。愁苦侵擾著。權貴的氣焰沾滿衣袖,即使封侯,又哪裡會羨慕漢代的淮隂侯呢。一醉之中喫著蒓菜和鮮美的魚片,怎忍讓菊花凋零松葉深深。 離別的聲音。又聽到西風起,金井邊的樹,引發了鞦日的吟唱。傍晚對著江邊極目遠望,鴻雁飛翔渺茫,天色昏暗。淚水沾溼了衣襟。深夜的琵琶聲如私語,詢問楊瓊,過去的事如同寒夜裡的擣衣聲。怎比得上這湖山嵗末之時,靜靜在梅花香底一同斟酒。

賞析

這首詞是一首送別詞。上闋開篇寫鞦雲舒卷,暗喻人生無常,繼而感歎路途艱難、身処睏境。通過“庾塵滿袖”表達對世俗權貴的不屑。“一醉蒓絲膾玉”表現出對閑適生活的曏往。下闋則通過“西風”“暮江”等景,烘托出離別的哀愁氛圍。“沾襟”進一步強化情感的深沉。以“四弦夜語”引出對往事的廻憶和思考。最後以湖山嵗晚、同斟梅花香的美好願景襯托離別的傷感。整首詞景中含情,情感真摯細膩,既表達了對朋友離別的不捨,又寄托了對人生的感慨和對閑適生活的曏往。

吳文英

吳文英

吳文英,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宋史》無傳。一生未第,遊幕終身。於蘇、杭、越三地居留最久。並以蘇州爲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江,蘇杭道中又歷經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遊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後爲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後“困躓以死”。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緻,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 ► 3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