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羅門引其二郭清華席上爲放琴客而新有所盼,賦以見喜

風漣亂翠,酒霏飄汗洗新妝。幽情暗寄蓮房。弄雪調冰重會,臨水暮追涼。正碧雲不破,素月微行。 雙成夜笙,斷舊曲、解明璫。別有紅嬌粉潤,初試霓裳。分蓮調郎。又拈惹、花茸碧唾香。波暈切、一盼秋光。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賞析

“風漣”兩句,言秋日中的金風吹皺一池碧荷水。佳釀飄香,飲酒後散發出來的汗水浸透了新著的夏衫。題曰“郭清華席上”,所以點出酒宴是設在荷池邊亭軒上,兼點出了時間——夏日。“幽情”三句,即興之筆,寫席中之事。言大家在水池邊納涼飲酒,琴客摘下池中新結的蓮蓬,獻給主人,將己一腔藕斷絲連的留戀之情,寄託在這新蓮之中。“蓮”,含有連結、留戀之意,故有此獻,以明自己心跡。她又親舒藕臂調製冰水搬到水池邊給重又見面的老朋友——詞人消暑納涼。由此可見詞人與琴客也非常熟悉。“正碧雲”兩句,寫景喻人。天上青碧色的雲層凝重不動,似在挽留月兒不要匆匆離去。這也是言主人郭清華不忍琴客離他而去,有難捨難分之意。 “雙成”兩句,合寫兩人席中獻技。“雙成”,即董雙成,這裏指代琴客。此言琴客爲大家吹笙助興侑酒;幾支舊曲吹完後,我(詞人)忙解下身佩的玉璫,即席擊節合拍,吟哦成這首新詞助興。席中賓主,情意和融。“別有”兩句,言另有紅粉佳人,來席間試演《霓裳》舞,助大家作長夜之飲。“分蓮”兩句,襲用李後主《一斛珠》詞“繡牀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意境。言伊人(即琴客)在分發蓮子醒酒時,與之相戲。她嚼碎池中採來的新蓮,戲謔地吐向與她互相調笑的酒客,一付嬌女子作態撒嬌的細節描寫,將男女間融洽的情景寫得栩栩如生。“波暈切”一句,寫景寄情作結。言風吹雲氣月生暈,我(詞人)只盼望天上月常圓,秋光長駐,地上人久聚,歡宴不斷。 此詞與《法曲獻仙音》、《風入松》同是描述“放琴客”。綜合三首詞來推測,一、琴客系郭清華家的小妾,現在因某種原因,將要離開郭家。二、琴客與詞人也系舊識,所以詞人對琴客的情況非常瞭解。故詞人在另兩首詞中寫了“桃根”、“桃葉”、“小蠻”等語以明郭與琴客之間的關係。“桃根”、“桃葉”語出王獻之《桃葉歌》的:“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桃葉”,即王獻之妾;“小蠻”,即白居易歌妓,所謂“楊柳小蠻腰”即是。三、三首詞都將男女之情寫得非常融洽,從這兒可見郭清華之“放琴客”,實爲不得已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風漣亂翠風漣:風吹起的水波。亂翠:水面上泛起的綠色漣漪,這裏指風吹動荷葉,荷葉翻動呈現出的凌亂翠影。
  • 酒霏飄汗洗新妝酒霏:酒後臉上泛出的紅暈。飄汗:微微出汗。整體形容女子酒後微醺、出汗好似洗淨妝容又別有風情。
  • 蓮房:蓮蓬,在這裏可能借指女子的內心世界或情感寄託之處。
  • 弄雪調冰:形容新歡相聚時的美好歡樂場景。在這裏「雪」「冰」用詞營造出潔淨高雅的氛圍,暗示相聚的清新美好。
  • 臨水暮追涼:傍晚在水邊乘涼。
  • 碧雲不破:晴朗天空中,碧雲未曾消散,形容天氣晴朗穩定。
  • 素月微行:潔白的月亮慢慢移動。素月:白色的月亮,形容月亮皎潔。
  • 雙成夜笙雙成:神話中西王母的侍女董雙成,此處借指奏響笙樂的女子。夜笙指夜晚吹奏笙樂。
  • 斷舊曲、解明璫:停止演奏舊曲,解下明珠耳墜。明璫(míng dāng):用珠玉製成的耳環。
  • 霓裳:相傳是唐玄宗根據婆羅門曲改編的樂舞,這裏指新的服飾或舞蹈。
  • 分蓮調郎:女子用蓮蓬去逗弄自己心儀的男子。
  • 花茸碧唾香花茸:形容女子服飾或裝飾上毛絨絨、十分精美嬌豔的樣子。 碧唾香:可能是形容女子吐出的氣息像帶有香氣的碧唾一般,這種描寫在形象中帶有一種委婉的曖昧感。
  • 波暈切、一盼秋光波暈切:波光閃爍、情意深切。一盼秋光:女子明亮的目光中含情脈脈如秋日的光影般美好 。

翻譯

微風吹拂着水面,荷葉泛起層層雜亂的翠影,美人酒後微醺,臉上泛起紅暈,微微的汗水像是洗淨了妝容而更顯清新。她的幽情暗暗寄託在蓮蓬之中。與新歡再次相聚,歡鬧得如同冰雪交融一般,傍晚時分,一起到水邊納涼。此時天空中碧雲晴朗未曾散去,潔白的月亮在天空中緩緩移動。 夜晚,有女子吹起笙樂,中斷了舊的樂曲,還解下了明珠耳墜(可能暗示與過去告別 )。又有一位嬌美的女子,身着剛剛試穿的精美衣裳,透着紅潤。她用蓮蓬輕輕逗弄着心愛的男子,身上服飾精美,吐出的氣息彷彿都帶着香氣。波光閃爍中情意深切,她那含情的目光,猶如秋日美妙的光影般迷人。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郭清華席上的歡樂場景,主要圍繞放琴客而新有所盼的情事展開。上闋先描繪環境,以「風漣亂翠」「臨水暮追涼」等景象營造出清幽雅緻的氛圍,接着引出人物,通過「酒霏飄汗洗新妝」細膩地刻畫了女子的神態風姿,借「蓮房」寄寓其情感。「弄雪調冰」等句點出新歡相聚的歡快。下闋以「雙成夜笙」等場景展現席上的娛樂活動以及人物情感的轉換,「斷舊曲、解明璫」象徵與過去告別。詞中「分蓮調郎」「花茸碧唾香」等語句,通過一系列細節描寫,生動地刻畫了男女間親暱曖昧的互動,展現出人物歡快的心境和美好的情感。「波暈切、一盼秋光」則以景襯情,將女子那種脈脈含情的神態描繪得十分傳神,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也讓整首詞充滿婉約柔美的氣息。總體來說,吳文英通過細膩又絢麗的筆觸,爲讀者勾勒出一幅富有詩意而歡快的宴樂男女相戀圖,情感與場景交織,意境幽美且富含韻味 。

吳文英

吳文英

吳文英,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宋史》無傳。一生未第,遊幕終身。於蘇、杭、越三地居留最久。並以蘇州爲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江,蘇杭道中又歷經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遊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後爲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後“困躓以死”。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緻,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 ► 3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