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 · 其二蠟梅
蟫葉黏霜,蠅苞綴凍,生香遠帶風峭。嶺上寒多,溪頭月冷,北枝瘦、南枝小。玉奴有姊,先佔立、牆陰春早。初試宮黃澹薄,偷分壽陽纖巧。銀燭淚深未曉。
酒鍾慳、貯愁多少。記得短亭歸馬,暮衙蜂鬧。豆蔻釵樑恨嫋。但悵望、天涯歲華老。遠信難封,吳雲雁杳。
拼音
名句
注釋
天香:詞牌名,又名“伴雲來”“樓下柳”。調見賀鑄《東山詞》。雙調,九十六字,上片十句四仄韻,下片八句六仄韻。
蟫:一本作“蟬”。
北枝瘦南枝小:一本作“枝北枝南開小”。
澹:同“淡”。薄:一本作“泊”。
深:一本作“珠”。
樑:一本作“頭”。
序
《天香·蠟梅》是宋代詞人吳文英創作的一首詠物詞。此詞上片從外形、花香、佔春早、衆人仿妝之等方面讚譽蠟梅花;下片寫由蠟梅引出作者的懷人之思。言詞人遠離姬人已久,卻音訊渺茫,所寫的書信雖然慎重地用蠟丸封緘好,但仍舊很難送到伊人的手中。從此兩人天各一方,雲山遠隔,再難相見矣。
賞析
“蟫葉”三句,狀蠟梅花的特徵。“蟫”,音淫,衣書中的蠹蟲也。這裏“蟫葉”,應改作蟬翼,方與詞意吻合也。“蟬翼”狀花瓣之薄輕;“粘霜”,形花色如塗蠟;“蠅苞”,喻花蕾之小;“綴凍”,繪花蕾的堅實也。此言蠟梅花瓣薄如蟬翼而色如塗蠟,花蕾小巧而堅挺,花香從遠處隨風飄來,令人陶醉。三句分別敘述了蠟梅花瓣薄、苞小巧而堅挺、花香遠送的特徵,描寫細膩。“嶺上”三句。“嶺”,原指五嶺,中有大庾嶺,又叫梅嶺,其中盛產梅樹。這裏泛指山嶺。此言不論是在山嶺間還是峭溪邊,蠟梅花都是盛開在嚴冬蜡月裏。所以不管是北方的還是南方的蠟梅都是無葉有花,形體都顯得瘦削而纖小。“玉奴”兩句。“玉奴”,指白梅,因蠟梅花先開,故稱爲姊。此言蠟梅雖擠在牆角邊生活,但它卻是白梅花的姊姊,最早傳遞出春天降臨的訊息,搶先怒放花香。“初試”兩句。“宮黃”、“壽陽”均指宮妝。楊鐵夫箋釋夢窗《風入松·桂》詞時說:“儀部郎尤良縱侍兒悉效宮妝,有蝶蜂黃、花羞、玉讓之號。”又據《宋史》說:宋武帝女壽陽公主,臥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額間,成五出花,拂之不去,自後宮內羣效之,稱梅花妝。兩句用“宮黃”、“壽陽”兩種宮妝形容蠟梅花的淡薄、纖小之美。
“銀燭”兩句,從花之名與形生出聯想。詞人由“蠟梅”的“蠟”字聯想到蠟燭,再進而聯想到蠟燭之淚極似惜別人之淚。故杜牧的《贈別》詩說:“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他又從蠟梅花形如酒盅,想起這“酒盅”實在得顯得太小了,它似乎盛不下多少愁恨。兩句以擬人擬物手法寫燭淚惜別,酒盅貯愁,既描述蠟梅,又抒發了詞人心中的離愁別恨。“記得”兩句,回憶舊事。楊鐵夫《夢窗詞全集箋釋》說:“短亭離別之地,暮衙離別之時。上映梅,下切蠟。”兩句追敘了昔年的一段離別情。詞人將離別的時間、地點、略作點染,引人無限聯想。詞人這裏是說:我記得有一次在城郊的一個短亭邊,乘馬離別,當時見到有一羣黃蜂臨晚紛紛飛回巢中。“豆蔻”兩句,承上點出了離別的對象。“豆蔻”,用杜牧《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典故。可見詞人懷念的是一位年輕女子。詞人對她的懷戀如煙霧般時時縈繞心頭。再見到蠟梅冬月開花,歲華已老,陡生兩人離別已久,年華徒增的哀傷感。“遠信”兩句,又以“蠟”字聯想到蠟丸封信的典故。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蟫(yín)葉:蟫,一種昆蟲,這裏指蠟梅的葉子像蟫蟲的形狀。
- 蠅苞:像蒼蠅頭般的花苞。
- 玉奴:南朝齊東昏侯的潘妃,這裏借指蠟梅。
- 宮黃:古代宮廷婦女化妝用的黃粉,這裏指蠟梅的顏色像宮黃。
- 壽陽纖巧:南朝宋武帝女壽陽公主曾臥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後用「壽陽妝」稱梅花妝,這裏指蠟梅的形態如壽陽公主的梅花妝般纖巧。
翻譯
蠟梅的葉子上黏着寒霜,花苞上點綴着冰凍,散發出的香氣遠遠地隨着寒風飄來。山嶺上寒冷較多,溪頭的月色清冷,北面的樹枝瘦弱,南面的樹枝細小。蠟梅如美麗的女子,她的姐姐先佔領了牆陰之處,早早地迎來了春天。初次試着塗上淡薄的宮黃妝,偷偷地分享着壽陽公主般的纖巧之態。
銀燭流着深深的燭淚,天還未亮。酒鍾吝嗇,不知貯藏了多少憂愁。記得在短亭處歸來的馬,傍晚的衙門處蜜蜂喧鬧。豆蔻般的女子在釵樑上的怨恨嫋嫋。只是惆悵地望着,天涯之處歲月流逝人已漸老。遠方的書信難以送達,吳地的雲啊,大雁也杳無音信。
賞析
這首詞上闋着力描繪蠟梅的外形和香氣,通過對其生長環境的描寫,如「嶺上寒多,溪頭月冷」,烘托出蠟梅的堅韌和孤高。同時,用「玉奴有姊,先佔立、牆陰春早」和「初試宮黃澹薄,偷分壽陽纖巧」的語句,賦予蠟梅以人的姿態和情感,增添了詞的韻味。
下闋則從蠟梅的描寫轉向了對情感的抒發。「銀燭淚深未曉。酒鍾慳、貯愁多少」,通過銀燭和酒鍾,表達了深沉的憂愁。「記得短亭歸馬,暮衙蜂鬧」回憶了過去的場景,增添了時光流逝的感慨。「豆蔻釵梁恨嫋。但悵望、天涯歲華老」則表達了對美好時光消逝的遺憾和對未來的迷茫。最後「遠信難封,吳雲雁杳」,以書信難以送達、大雁杳無音信,進一步強化了孤獨和思念的情感。整首詞意境優美,情感細膩,將蠟梅的特點與作者的情感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給人以深刻的感受。

吳文英
吳文英,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宋史》無傳。一生未第,遊幕終身。於蘇、杭、越三地居留最久。並以蘇州爲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江,蘇杭道中又歷經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遊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後爲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後“困躓以死”。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緻,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
► 344篇诗文
吳文英的其他作品
- 《 夢行雲 · 原注“即六幺花十八”和趙修全韻 》 —— [ 宋 ] 吳文英
- 《 好事近 》 —— [ 宋 ] 吳文英
- 《 六幺令 · 夷則宮 · 七夕 》 —— [ 宋 ] 吳文英
- 《 解语花 其二 立春风雨中饯处静 》 —— [ 宋 ] 吳文英
- 《 八聲甘州 · 其三和梅津 》 —— [ 宋 ] 吳文英
- 《 永遇樂 · 其二乙巳中秋風雨 》 —— [ 宋 ] 吳文英
- 《 江城子 · 其六送翁五峯自鶴江還都 》 —— [ 宋 ] 吳文英
- 《 瑞鶴仙 · 其六癸卯歲壽方蕙巖寺簿 》 —— [ 宋 ] 吳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