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鶴仙 · 南劍雙溪樓
片帆何太急?望一點須臾,去天咫尺。舟人好看客。似三峽風濤,嵯峨劍戟。溪南溪北。正遐想、幽人泉石。看漁樵、指點危樓,卻羨舞筵歌席。
嘆息。山林鐘鼎,意倦情遷,本無欣戚。轉頭陳跡。飛鳥外,晩煙碧。問誰憐舊日,南樓老子,最愛月明吹笛。到而今、撲面黃塵,欲歸未得。
拼音
注釋
瑞鶴仙:詞牌名。《清眞集》、《夢窗詞集》幷入「高平調」。此調始見於周邦彥詞。南宋·王明淸撰《玉照新誌·卷二》載,其父王銍云:「美成以待制提舉南京鴻慶宮,自杭徙居睦州,夢中作長短句《瑞鶴仙》一闋。」各家句讀出入頗多。雙調,一百二字,前闋七仄韻,後闋六仄韻。凡三個,第一格起句及結句倒數第二句,皆上一、下四句式。第三格後闋增一字。
「南劍雙溪樓」:王詔校刊本及四印齋本「南劍」誤作「南澗」,《花菴詞選》作「題南劍雙溪樓」。
南劍:州名。十國閩王延政置鐔(Xín)州,南唐曰劍州,宋改稱南劍州,屬福州路。元改延平府。
雙溪樓:在南劍州府城東。《弘治八閩通志》:「延平府,負山阻水,爲七閩襟喉。劍溪環其左,樵川帶其右。(宋·余良弼《雙溪樓記》:七閩號東南山水佳處,又延平冠絶於他郡云云。)二水交流,……佔溪山之雄,當水陸之會。(宋·黃裳《雙溪閣致語》:襟帶高下,甌閩佔溪水之雄;舟車往來,延平當水陸之會。)」宋·張元幹有《風流子》詞,題云:「政和間過延平,雙溪閣落成,席上賦。」
「舟人好看客」句:五代·王定保《唐摭(zhí)言·卷十三·〈張祜(hù)·回令〉》:「令狐趙公鎭維揚,處士張祜嘗與狎宴。公因視祜改令曰:『上水船,風又急,帆下人,須好立。』祜應聲答曰:『上水船,船底破,好看客,莫倚拖。』」
山林鐘鼎:喩放情園田及熱衷功名富貴。唐·杜甫《淸明二首·其一》詩:「鐘鼎山林各天性,濁醪粗飯任吾年。」山林,借指隱居;鐘鼎,指富貴。
「南樓老子,最愛月明吹笛」句:《晉書·卷七十三·庾亮傳》:「亮在武昌,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往共登南樓,俄而不覺亮至,徐曰:『老子於此處興復不淺。』」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須臾(xū yú):片刻,一會兒。
- 嵯峨(cuó é):山勢高峻。
- 鍾鼎:古代富貴人家擊鍾奏樂,列鼎而食。這裡指富貴生活。
- 訢慼:歡樂和憂愁。
繙譯
船帆前行得爲何如此迅疾。遙望那船兒,一會兒工夫,就和天相距咫尺。船夫和行客都饒有興致地看著。 那情景好似穿行三峽的風濤,又如劍戟般高聳險峻。谿水南北兩側,我正遐想那幽居在山水間的隱士。看那漁夫和樵夫,指點著這高聳的雙谿樓,反而羨慕那舞榭歌台的繁華。
歎息啊。山林隱士的生活和富貴人家的生活,我已意興闌珊,心境也已改變,原本就沒有什麽歡樂或憂愁。轉眼間一切都成了過往陳跡。飛鳥遠去,傍晚的菸靄呈現出碧色。 試問有誰憐憫昔日的我,那個在南樓的老頭兒,最喜歡在月明之夜吹笛。可到了如今,撲麪而來的是漫天黃塵,想廻去卻不能夠。
賞析
這首詞上闋寫船行迅速,景色壯美,引發詞人對幽居隱士生活的遐想,同時又看到漁樵對舞筵歌蓆的羨慕,暗含對世事的感慨。下闋則表達了詞人對人生的思考,他對山林和富貴的生活都已感到厭倦,一切都已成爲過去。結尾処歎息如今的処境,想歸卻歸不得,流露出一種無奈和苦悶。整首詞意境開濶,情感深沉,通過對自然景色和內心感受的描繪,展現了詞人複襍的心境。同時,詞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的手法,如山林與鍾鼎的對比,突出了詞人對世俗生活的反思;而黃塵則象征著塵世的紛擾和束縛,增強了詞作的表現力。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
辛棄疾的其他作品
- 《 鷓鴣天 · 和趙晉臣敷文韻 》 —— [ 宋 ] 辛棄疾
- 《 定風波 · 賦杜鵑花 》 —— [ 宋 ] 辛棄疾
- 《 和任師見寄之韻 》 —— [ 宋 ] 辛棄疾
- 《 遊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 —— [ 宋 ] 辛棄疾
- 《 歸朝歡 》 —— [ 宋 ] 辛棄疾
- 《 武陵春 · 走去走來三百里 》 —— [ 宋 ] 辛棄疾
- 《 杏花天 · 牡丹昨夜方開徧 》 —— [ 宋 ] 辛棄疾
- 《 柳梢青 · 和范先之席上賦牡丹 》 —— [ 宋 ] 辛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