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幺令 · 用陸氏事,送玉山令陸德隆侍親東歸吳中

酒羣花隊,攀得短轅折。誰憐故山歸夢,千里蓴羹滑。便整松江一棹,點檢能言鴨。故人歡接。醉懷霜橘,墮地金圓醒時覺。 長喜劉郎馬上,肯聽詩書説。誰對叔子風流,直把曹劉壓。更看君侯事業,不負平生學。離觴愁怯。送君歸後,細寫《茶經》煑香雪。
拼音

所属合集

#六幺令

注釋

「用陸氏事,送玉山令陸德隆侍親東歸吳中」句:四卷本甲集作「用陸氏事,送玉山令陸德隆。」。 陸德隆:疑爲陸翼言,吳縣人。 攀得短轅折:唐·歐陽詢《藝文類聚·卷七十一·〈舟車部·舟部〉》:「《東觀漢記》曰:『第五倫爲會稽守,爲事徵,百姓攀轅扣馬呼曰:「捨我何之?」第五倫密委去。百姓聞之,乘船追之,交錯水中,其得民心如此。』」 故山歸夢:唐·李商隱《歸墅》詩:「故山歸夢喜,先入讀書堂。」 千里蓴羹滑: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陸機詣王武子(濟),武子前置數斛羊酪,指以示陸曰:『卿江東何以敵此?』陸云:『有千里蓴羹,但未下鹽豉耳!』」 「便整松江一棹,點檢能言鴨。」句:用唐代陸龜蒙故事。比喩文人囊中雖無所有,但其才智足以驚人。唐·陸龜蒙《甫里集·卷二十·〈附錄·楊文公談苑〉》》:「唐陸龜蒙善爲賦,絕妙。……相傳龜蒙多智數,狡獪,居笠澤。有內養自長安使杭州,舟出舍下,小童奴以小舟驅羣鴨出,內養彈其一綠頭雄鴨,折頭。龜蒙遽舍出,大呼云:『此綠鴨有異,善人言,適將獻狀本州,貢天子,今持此死鴨以詣官自言耳。』內養少長宮禁,不知外事,信然,甚驚駭,厚以金帛遺之,龜蒙乃止。因徐問龜蒙曰:『此鴨能言?』龜蒙曰:『常自呼其名。』巧捷類此。」宋·蘇軾《戲書吳江三賢畫像·陸龜蒙》詩:「千首文章二頃田,囊中未有一錢看;卻因養得能言鴨,驚破王孫金彈丸。」宋·王十朋集注引程璌曰:「陸龜蒙有鬭鴨一欄,頗極馴養。一旦驛使過焉,挾彈斃其尤者。龜蒙曰:『此鴨善人言,見欲附蘇州上進,使者奈何斃之?』使人懼,盡與橐中金,以窒其口。徐使問人語之狀,龜蒙曰:『能自呼名耳。』」 「故人歡接。醉懷霜橘,墮地金圓醒時覺。」句:《三國志·卷五十七·〈吳書·陸績傳〉》:「績年六歲,於九江見袁術。術出橘,績懷三枚,去,拜辭墮地,術謂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績跪答曰:『欲歸遺母。』術大奇之。」霜橘,四卷本作「雙橘」。 「長喜劉郎馬上,肯聽詩書說。」句:《史記·卷九十七·陸賈傳》:「陸生時時前說稱詩書。高帝罵之曰:『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陸生曰;「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並用,長久之術也。昔者吳王夫差、智伯極武而亡;秦任刑法不變,卒滅趙氏。鄉使秦已並天下,行仁義,法先聖,陛下安得而有之?』」劉郎,指汉高帝。 「誰對叔子風流,直把曹劉壓。」句:《晉書·卷三十四·羊祜傳》:「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並以清德聞。……帝將有滅吳之志,以祜為都督荊州諸軍事、假節,散騎常侍、衛將軍如故。祜率營兵出鎮南夏,開設庠序,綏懷遠近,甚得江漢之心。與吳人開布大信,降者欲去皆聽之。……在軍常輕裘緩帶,身不被甲,鈴閤之下,侍衛者不過十數人,而頗以畋漁廢政。……吳西陵督步闡舉城來降。吳將陸抗攻之甚急,詔祜迎闡。祜率兵五萬出江陵,遣荊州刺史楊肇攻抗,不克,闡竟為抗所擒。祜與陸抗相對,使命交通,抗稱祜之德量,雖樂毅、諸葛孔明不能過也。抗嘗病,祜饋之藥,抗服之無疑心。人多諫抗,抗曰:『羊祜豈酖人者!』時談以為華元、子反復見於今日。」曹劉,指曹魏與劉蜀。 不負平生學:《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九·陸贄傳》:「贄以受人主殊遇,不敢愛身,事有不可,極言無隱。朋友規之,以為太峻,贄曰:『吾上不負天子,下不負吾所學,不恤其他。』」 細寫《茶經》煑香雪:唐代陸羽字鴻漸,竟陵人。隱苕溪,杜門著書,有《茶經》三卷。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六幺令:詞牌名。
  • 陸氏事:指陸機、陸雲兄弟的故事,他們以才情著稱。
  • 玉山令:陸德隆官職名,玉山是地名。
  • 侍親東歸:陪伴父母廻東部家鄕。
  • 蓴羹滑:形容故鄕的美味蒓菜湯。
  • 松江:古代地名,今上海附近。
  • 能言鴨:傳說中的會說話的鴨子,此処可能是指善於言辤的人。
  • 霜橘:鞦日成熟的橘子。
  • 劉郎:指劉禹錫,以其才情和仕途坎坷聞名。
  • 詩書說:談論詩書學問。
  • 叔子:西晉名士嵇康,有“竹林七賢”之一。
  • 曹劉壓:指超過曹植、劉備這樣的文學大家。
  • 君侯:對顯貴者的尊稱,此処指陸德隆。
  • 平生學:一生所學的知識和志曏。
  • 離觴愁怯:離別酒盃使人感到憂愁。
  • 茶經:唐代陸羽所著的茶葉專著。
  • 香雪:喻指香氣清雅的茶。

繙譯

在美酒和鮮花簇擁下,你熱情高漲,甚至攀爬車轅都顯得有些沖動,衹怕會因此折斷。誰能理解你對故鄕的深深思唸,就像千裡之外的蒓菜羹那樣令人廻味無窮?你準備乘船沿松江而行,帶著那些善於表達的鴨子,它們或許能陪你聊起那些往事。與老朋友重逢,我們暢飲歡談,醉意中品嘗著霜橘,醒來時發現金黃的橘子已經落地。

想象你像劉禹錫那樣騎馬遠行,樂於聽取詩書的教誨。你的才華如同嵇康般風流,超越了曹植和劉備。看著你即將開創的事業,我知道你不會辜負自己一生的學習。離別的酒盃讓人愁緒滿懷,送你走後,我會細致地寫下《茶經》,倣彿煮的是那來自你故鄕的香雪。

賞析

這首詞以陸德隆歸鄕之事爲背景,表達了詞人對友人的深情厚誼和對其才學的贊賞。通過描繪熱烈的送別場景,辛棄疾傳達出對友人歸鄕的祝福與不捨。詞中運用陸氏兄弟的典故,寄寓了對陸德隆才情的贊美,以及對他在文學道路上的期待。同時,借霜橘、茶經等意象,展現出一種清新雅致的離別氛圍,使得這首詞既富有豪放的氣質,又不乏細膩的情感表達。

辛棄疾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