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操
長松,之風。如公,肯余從,山中。人心與吾兮誰同?湛湛千里之江,上有楓。噫送子于東,望君之門兮九重。女無悅己,誰適爲容?
不龜手藥,或一朝兮取封。昔與遊兮皆童,我獨窮兮今翁。一魚兮一龍,勞心兮忡忡。噫命與時逢。子取之食兮萬鍾。
拼音
注釋
「頃予從廓之求觀家譜」:廣信書院本作「頃余從范先之求觀家譜」,玆從四卷本丁集。
廓之:即稼軒門人范開,爲范祖禹後裔。淳熙九年從學稼軒,十五年編刊《稼軒詞》甲集,幷爲之序。其他事歷不詳。廣信書院本「廓之」均作「先之」,蓋避宋寧宗趙擴名諱而改者。
好修:喜愛修飾儀容。借指重視道德修養。戰國楚·屈原《楚辭·離騷》:「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脩以爲常。」《楚辭·離騷》:「汝何博謇而好脩兮,紛獨有此姱節?」宋·洪興祖補注:「皆言好自脩潔也。」
「今天子即位,覃慶中外,命國朝勳臣子孫之無見仕者官之」:廣信書院本作「時覃慶,勳臣子孫無見仕者,命官之」,玆從四卷本丁集。
今天子即位:淳熙十六年二月初二日,孝宗禪位於皇太子惇,是爲光宗。《宋史·卷三十五·孝宗紀》:「(淳熙十六年二月)壬戌,下詔傳位皇太子(惇)。是日,皇太子即皇帝位。」
覃(qín)慶:帝王的重大慶典。亦指舉行重大慶典。宋·范仲淹《范文正集·卷十七·〈表·乞召杜衍等備明堂老更表〉》:「及覃慶之際,特加恩奬,是亦兼行養老之典也。」
「朝廷屢詔甄錄元祐黨籍家」:廣信書院本作「屢詔甄錄元祐黨籍家」,玆從四卷本丁集。
甄(zhēn)錄:甄別錄用、選擇采用。
元祐黨籍:徽宗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九月,籍元祐及元符末司馬光、文彥博以下宰執、侍從、餘官、內侍、武臣一百二十人爲邪黨,立黨人碑於端禮門。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六月再籍元祐奸黨三百九人,由徽宗書而刊之石,置於文德殿門之東壁,高宗即位,詔還元祐黨人及上書人恩數,後又屢詔追復。
「請予作詩以贈」:廣信書院本作「請予作歌以贈」,玆從四卷本丁集。
恝(jiá)然:漠不關心貌、冷淡貌。
異時:以後、他時。《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傳·贊〉》:「太史公曰:『……然世言蘇秦多異,異時事有類之者皆附之蘇秦。……』」
綰(wǎn)組:繫結組綬。謂佩挂官印。
東歸:指回故鄕。因漢、唐皆都長安,中原、江南人士辭京返里多言東歸。三國魏·曹操《苦寒行》:「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唐·鄭谷《送京參翁先輩歸閩中》詩:「解印東歸去,人情此際多。」又《賀進士駱用錫登第》詩:「春榜到春晚,一家榮一鄕。……好是東歸日,高槐蕊半黃。」
買羊沽酒:唐·韓愈《寄盧仝》詩:「買羊沽酒謝不敏,偶逢明月曜桃李。」
鼓一再行:謂奏樂一、二曲。《史記·卷一百一十七·司馬相如傳》:「酒酣,臨邛令前奏琴,曰:『竊聞長卿好之,願以自娛。』相如辭謝,爲鼓一再行。」唐·司馬貞《索隱》:「樂府《長歌行》、《短歌行》,行者,曲也。此言『鼓一再行』,謂一兩曲。」
「長松,之風。」句: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言語》:「劉尹云:『人想王荆産佳,此想長松下當有清風耳。』」
「人心與吾兮誰同」句:戰國楚·屈原《楚辭·九章·抽思》:「何靈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與吾心同。」
「湛湛千里之江,上有楓」句:戰國楚·屈原《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
于東:四卷本脫「于」,廣信書院本「東」係墨釘。
「望君之門兮九重」句:戰國楚·宋玉《楚辭·九辯》:「豈不鬱陶而思君兮?君之門以九重。」
女無悅己:西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士爲知己者用,女爲説己者容。」
誰適爲容:《詩經·衛風·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爲容!」
「不龜(jūn)手藥,或一朝兮取封。」句:《莊子·卷一·〈內篇·逍遙遊〉》:「宋人有善爲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píng pì kuàng)爲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爲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説呉王。越有難,呉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或一朝兮取封:四卷本作「或一朝取封」。
「一魚兮一龍」句:龍可飛騰於天,魚則衹能浮沉水中,亦猶雲泥異路之意。
「勞心兮忡忡」句:《詩經·召南·草蟲》:「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子取之食:王詔校刊本及四印齋本作「子之所食」。
萬鍾:《孟子·公孫丑下》:「他日(齊)王謂時子曰:『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養弟子以萬鍾,使諸大夫皆有所矜式。子盍爲我言之!』」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湛湛:形容水深而清的樣子。
- 九重:古代宮殿有九重門,這裡泛指皇宮深処。
- 女:通“汝”,你。
- 悅己:喜歡自己。
- 誰適爲容:誰能適郃你的喜好呢?
- 不龜手葯:古代傳說中的葯物,能使手不凍裂。
- 封:指封賞,獲得爵位或官職。
- 皆童:都是年輕的時光。
- 翁:老翁,指作者自己。
- 忡忡:憂慮不安的樣子。
- 萬锺:鍾是古代量器,一鍾等於六石四鬭,萬锺極言多。
繙譯
高大的松樹啊,你迎著山間的風。像您這樣的君子,是否願意接納我這個同伴,在這山林之中。我們的心意相投嗎?那千裡江水清澈見底,江麪上楓葉飄紅。唉,我送你曏東而去,望著你那重重深宮的門,倣彿有無盡的期待。沒有人能讓你滿意,又有誰能成爲你的歸宿?
傳說中的不凍手葯,或許有一天能帶來封賞。過去我們一起玩耍的時候都還是少年,如今衹有我孤獨地成爲老翁。你如同一條魚,我則如一條龍,心中充滿了憂慮。命運啊,你何時才會讓我遇到機遇?希望你能得到那份豐厚的賞賜。
賞析
《醉翁操》是南宋詞人辛棄疾的作品,以醉翁自比,表達了他對人生的感慨和對友人的祝福。詞中借長松、江水、楓葉等自然景象,寄托了對友情的珍眡和對仕途的無奈。"不龜手葯"的典故,寓言了追求功名的願望,而"一魚一龍"則暗示了詞人對自己和友人不同命運的感歎。整首詞情感深沉,既有對過去的廻憶,也有對未來的期許,展現出辛棄疾獨特的藝術風格和人生哲理。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
辛棄疾的其他作品
- 《 清平樂 · 題上盧橋 》 —— [ 宋 ] 辛棄疾
- 《 水調歌頭 · 元日投宿博山寺,見者驚歎其老 》 —— [ 宋 ] 辛棄疾
- 《 水調歌頭 · 題趙晉臣敷文眞得歸、方是閑二堂 》 —— [ 宋 ] 辛棄疾
- 《 和趙茂嘉郎中雙頭芍藥二首 》 —— [ 宋 ] 辛棄疾
- 《 生查子 · 獨遊西巖 》 —— [ 宋 ] 辛棄疾
- 《 鶴鳴亭絕句四首 》 —— [ 宋 ] 辛棄疾
- 《 賀新郎 · 用韻題趙晉臣敷文積翠巖,余謂當築陂於其前 》 —— [ 宋 ] 辛棄疾
- 《 和人韻 》 —— [ 宋 ] 辛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