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 · 趙晉臣敷文十月望生日,自賦詞,屬余和韻

看公風骨,似長松磊落,多生奇節。世上兒曹都蓄縮,凍芋旁堆秋瓞。結屋溪頭,境隨人勝,不是江山別。紫雲如陣,妙歌爭唱新闋。 尊酒一笑相逢,與公臭味,菊茂蘭須悅。天上四時調玉燭,萬事宜詢黃髮。看取東歸,周家叔父,手把元龜説。祝公長似,十分今夜明月。
拼音

注釋

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壺中天》、《湘月》。宋·王晦叔《碧鷄漫志·巻五·〈念奴嬌〉》:「《念奴嬌》,元微之《連昌宮詞》云:『初過寒食一百六,店舍無煙宮樹緑。夜半月髙弦索鳴,賀老琵琶定塲屋。力士傳呼覓念奴,念奴潛伴諸郎宿。須臾覓得又連催,特敕街中許然燭。春嬌滿眼淚紅綃,掠削雲鬢旋裝束。飛上九天歌一聲,二十五郎吹管逐。』自注云:『念奴,天寶中名倡,善歌。每歳樓下酺宴,累日之後,萬眾喧隘,嚴安之、韋黃裳輩辟易不能禁,眾樂爲之罷奏。明皇遣髙力士大呼樓上曰:「欲遺念奴唱歌,邠(Bīn)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聽否?」未嘗不悄然奉詔,其爲當時所重也如此。然而明皇不欲奪俠遊之盛,未嘗置在宮禁。或歳幸湯泉,時巡東洛,有司潛遣從行而已。又明皇嘗於上陽宮夜後按新翻一曲,屬明夕正月十五日,潛遊燈下,忽聞酒樓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駭之。明日密遣捕捉笛者,詰驗之,自云:「其夕竊於天津橋玩月,聞宮中度曲,遂於橋柱上插譜記之,臣卽長安少年善笛者李謩也。」明皇異而遣之。』《開元天寶遺事》云:『念奴有色,善歌,宮伎中第一。帝嘗曰:「此女眼色媚人。」又云:「念奴每執板當席,聲出朝霞之上。」』今大石調《念奴嬌》,世以爲天寶間所製曲,予固疑之。然唐中葉漸有今體慢曲子,而近世有填《連昌宮詞》入此曲者。後復轉此曲入『道調宮』,又轉入『髙宮大石調』。」曲名本此。宋曲入「大石調」,復轉入「道調宮」,又轉入「髙宮大石調」。此調音節髙抗,英雄豪傑之士多喜用之。宋·兪文蔚《吹劍録》稱:「學士(東坡)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亦其音節有然也。茲以《東坡樂府》爲準,「憑髙遠眺」一闋爲定格,「大江東去」爲變格。一百字,前後闋各四仄韻。其用以抒寫豪壯感情者,宜用入聲韻部。另有平韻一格。 「趙晉臣敷文十月望生日,自賦詞,屬余和韻」:四巻本丁集作「晉臣十月望生日,自賦詞,屬余和韻」。 趙晉臣敷文:《上饒縣志·寓賢傳》:「趙不迂,字晉臣,嘗創書樓於上饒,吟詠自適。」《鉛(Yán)山縣志·巻十二·選舉志》:「趙不迂,士礽(Réng)四子,紹興二十四年進士,中奉大夫,直敷文閣學士。」南宋·洪景盧《夷堅三志·壬六·滕王閣火》:「南昌章江門外,正臨川流,有小刹四五聯處其下,水陸院最富。一僧跨江建水閣三數重,邦人士女,遊遨無虛時,實爲姦淫翔集之便。慶元四年七月二十六日夜,細民家失火,延識其處,俄頃,煙火不可向邇,一院片瓦不存。滕王閣外廡遂罹鬱攸之害。趙不迂晉臣以漕使兼府事,出次城頭,遥望西山,焚香禱於旌陽眞君。西風方熾,忽焉反東,火隨以息。常年八月十五日,所至以眞君生朝,自旦日卽率詣玉隆宮,四遠畢集,未嘗不東風,蓋欲使獻送者舟船利達。凡半月,歳歳如是。靈仙威神,如在其上,其爲人作敬,宜矣。大孫赴試漕臺,正見其事。」曹石倉《大明一統名勝志·江西南昌府》:「樂園卽宋漕司花園,紹興中轉運判官趙奇符剏(chuàng),……至慶元五年,祕閣趙不迂榜以今名。」 「看公風骨,似長松磊落,多生奇節」句:《晉書·巻五十·〈庾峻傳·(子)庾敳傳〉》詩:「敳字子嵩。長不滿七尺,而腰帶十圍,雅有遠韻。……敳有重名,爲搢紳所推,而聚斂積實,談者譏之。都官從事溫嶠奏之,敳更器嶠,目嶠森森如千丈松,雖礧砢多節,施之大廈,有棟梁之用。」 蓄縮:畏縮、退縮。《漢書·巻五十·息夫躬傳》:「躬上疏歷詆公卿大臣,曰:『方今丞相王嘉健而蓄縮,不可用。』」唐·顏師古注曰:「蓄縮,謂吝於事也。」 「凍芋旁堆秋瓞(dié)」句:唐·軒轅彌明、劉師服、侯喜《石鼎聯句》詩:「秋瓜未落蔕,凍芋強抽萌。」 結屋溪頭:趙晉臣居臨彭溪,見《太常引·論公耆德舊宗英》闋稼軒自注:「彭溪,晉臣所居。」 紫雲:指歌妓。《唐詩紀事·巻五十六·杜牧》:「牧爲御史,分務洛陽。時李司徒愿罷鎭閑居,聲妓豪侈,洛中名士咸謁之。李髙㑹朝客,杜持憲不敢邀致,杜遣座客逹意願預斯㑹,李不得已邀之。杜獨坐南行瞪目注視,引滿三巵,問李云:『聞有紫雲者,孰是?』李指之,杜凝睇良乆,曰:『名不虚得,宜以見恵。』李俯而笑,諸妓亦回首破顔。」 與公臭味:宋·黃山谷《再答冕仲》詩:「秋堂一笑共燈火,與公草木臭味同。」 玉燭:《爾雅·釋天》:「四氣和謂之玉燭。」 黃髮:謂老年也。《尚書·周書·泰誓》:「尚猷詢茲黃髮,則罔所愆。」 「看取東歸,周家叔父,手把元龜説」句:周武王崩,三監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將東征,做《大誥》,中有云:「寧王遺我大寶龜,紹天明卽命。」元龜,卽「大寶龜」,《尚書》各篇屢見。
辛棄疾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