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 · 和盧國華

漢節東南,看駟馬、光華周道。須信是、七閩還有,福星來到。庭草自生心意足,榕陰不動秋光好。問不知,何處著君侯,蓬萊島。 還自笑,人今老。空有恨,縈懷抱。記江湖十載,厭持旌纛。濩落我材無所用,易除殆類無根潦。但欲搜、好語謝新詞,羞瓊報。
拼音

譯文

您帶著皇家的使節到東南方去(福建在金陵的東南方),看您乘坐的四匹馬拉的車子光彩滿路,應該相信這是七閩大地還有福星要來到.能看到春天院子裏的小草長出來、嬌麗的秋陽長久地照在古老的榕樹上我就心滿意足了。要問在哪裏纔能看到我封侯拜相的記載,恐怕要到蓬萊仙島去問那些仙人了(這是勉勵盧國華的,意思就是我已經老了,而你還年輕,要努力進取,以便靑史留名)。 想想還是好笑,現在我功未成人卻已經老了,空有國恨家讎縈繞在胸.記得我已經遠離朝廷十年了,早已厭倦了領兵打仗的那些事.像我們這種有抗金之志的人卻不被人所用,那些空言金人不足患的又都是如浮萍一樣隨波逐流的家夥。我現在衹想尋找一些好的詞語來答謝您的新詞,羞見那些拏著優厚的酬勞卻不為國分憂的人。

注釋

盧國華:《麗水縣志》:「盧彥德字國華。知廣德軍 建平縣。舊籍有絶戶物力錢,抑民代輸絹匹,民苦之,多逃亡;彥德至,大搜隱漏,所入三倍於舊,遂以充賦。消虛戶二千有餘,逃者復歸。兩守蜀郡,再歷憲漕,並著聲績。召爲戶部郎官,除福建轉運判官,官至朝請大夫。」《福建通志·職官志·提點刑獄文臣提刑》:「盧彥德,麗水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紹熙間任。」 漢節:漢代置繡衣使者,均衣繡持節,捕逐盜賊。宋代之提刑使即其官。 周道:《詩經·檜風·匪風》:「顧瞻周道,中心怛兮。」按:「周道」謂東西大道。 七閩:古代居住在今福建省和浙江省南部的閩人,因分爲七族,故稱。《周禮·夏官·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與其財用、九穀、六畜之數要,周知其利害。」 唐·賈公彥《周禮註疏·卷三十三》:「叔熊居濮如蠻,後子從分爲七種,故謂之七閩。」後稱福建省爲閩或七閩。 福星:宋·秦觀《淮海集·卷三十六·鮮于子駿行狀》:「公諱侁(shēn),字子駿。……及二聖臨御,圖任老成,於是拜温公爲門下侍郎,……復除公爲京東轉運使。温公曰:『子駿不當使外,顧東土承使者聚歛之後,民不聊生,煩子駿往救之耳。』比公行,又謂所親曰:『福星往矣。安得百子駿布在天下乎!』」 榕陰:榕爲常綠喬木,高四五丈,幹既生枝,枝復生根,下垂至地,又復爲幹,故其陰極廣大。福州最多生之,故亦號「榕城」。 「記江湖十載,厭持旌纛(dào)」句:稼軒自乾道八年(西元一一七二年)至淳熙八年(西元一一八一年)曾屢任郡守、提刑、漕使、安撫使等職,爲期恰十年左右。唐·杜甫《冬狩行》:「飄然時危一老翁,十年厭見旌旗紅。」 「濩(huò)落我材無所用」句:《莊子·卷一·〈內篇·逍遙遊〉》:「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hù)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爲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xiāo)然大也,吾爲其無用而掊(pǒu)之。』」按:瓠亦作「濩」。宋·蘇軾《欲就蒜山松林中卜居》詩:「我材濩落本無用,虛名驚世終何益?」 「易除殆類無根潦(lǎo)」句: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潢潦無根源,朝滿夕已除。」 瓊報:《詩經·衞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爲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爲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爲好也。」
辛棄疾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