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 · 遊南巖,和范廓之韻
笑拍洪崖,問「千丈、翠巖誰削?」依舊是、西風白鳥,北村南郭。似整復斜僧屋亂,欲呑還吐林煙薄。覺人間、萬事到秋來,都搖落。
呼斗酒,同君酌。更小隱,尋幽約。且丁寧休負,北山猿鶴。有鹿從渠求鹿夢,非魚定未知魚樂。正仰看、飛鳥卻譍人,回頭錯。
拼音
注釋
「遊南巖,和范廓之韻」:廣信書院本作「遊南巖,和范先之韻」,玆從四卷本甲集。
南巖:《上饒縣志·山川志》:「南巖一名盧家巖,在縣治西南十里,朱子讀書處。谺然空嵌,可容數百人。巖下朱子祠及僧舍十數楹,不假瓦覆,雖大雨無簷漏聲。有文公祠、大義石、一滴泉、千人室、五級峯、百丈壁、開鑑塘、濯纓井等八景。歷代名人多題詠焉。」明·龔斆《次韻吳自修遊南巖》:「溪南十里南巖寺,老栢經年泣象龍。林屋山光春皎皎,石闌雲影午重重。勝遊佳客身親到,惠寄新詩手自封。南渡老臣遺墨在,想因忠憤久塡胷。」
范廓之:即稼軒門人范開,爲范祖禹後裔。淳熙九年從學稼軒,十五年編刊《稼軒詞》甲集,幷爲之序。其他事歷不詳。廣信書院本「廓之」均作「先之」,蓋避宋寧宗 趙擴名諱而改者。上闋純寫南巖景色,結處融情入景,以草木之搖落,嘆人生之悲秋。下闋叮嚀廓之一旦出仕,猶須及早歸來。以下鹿夢魚樂,仕隱對舉,體驗深切。煞拍巧用杜詩,「回頭錯」三字,意味深長。
「笑拍洪崖,問『千丈、翠巖誰削?』」句:笑問同遊者,千丈南巖由誰削就。晉·葛洪《神仙傳·卷二·衛叔卿》:「衛叔卿者,中山人也。服雲母得仙。漢 元鳳二年八月壬辰,武帝閑居殿上,忽有一人,乘浮雲駕白鹿集於殿前,武帝驚問之爲誰。曰:『我中山 衛叔卿也。』帝曰:『中山非我臣乎?』叔卿不應,即失所在。帝甚悔恨,即使使者梁伯之往中山推求,遂得叔卿子,名度世,即將還見。帝問焉,度世答曰:『臣父少好仙道,服藥治身八十餘年,體轉少壯,一旦委臣去,言當入華山耳。今四十餘年,未嘗還也。』帝即遣梁伯之與度世往華山覓之。度世與梁伯之俱上山,輒雨積數日。度世乃曰:『吾父豈不欲吾與人俱往乎?』更齋戒獨上,望見其父與數人於石上嬉戲,度世旣到,見父上有紫雲覆廕郁郁,白玉爲床,有數仙童執幢節立其後。度世望而再拜。叔卿問曰:『汝來何爲?』度世具說天子悔恨,不得與父共語,故遣使者與度世共來。叔卿曰:『吾前爲太上所遣,欲戒帝以災厄之期,及救危厄之法,國祚可延,而帝強梁自貴,不識道真,反欲臣我,不足告語,是以棄去。今當與中黃太一共定天元九五之紀,吾不得復往也。』度世因曰:『向與父博者爲誰?』叔卿曰:『洪崖先生、許由、巢父、王子晉、薛容也。今世嚮大亂,天下無聊,後數百年間,土滅金亡,天君來出,乃在壬辰耳。我有仙方,在家西北柱下,歸取,按之合藥服餌,令人長生不死,能乘雲而行,道成來就吾於此,不須復爲漢臣也。』度世拜辭而歸,掘得玉函,封以飛仙之香,取而按之餌服,乃五色雲母,並以教梁伯之,遂俱仙去,不以告武帝也。」晉·郭璞《遊仙詩》之三:「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此當指同遊者,或謂指韓元吉、朱熹諸人。
西風:秋風。
白鳥:四卷本作「白馬」。
僧屋:僧舍。
似整復斜:唐·杜牧《臺城曲二首》:「整整復斜斜,隋旂簇晩沙。」
「依舊是、西風白鳥,北村南郭。似整復斜僧屋亂,欲吞還吐林煙薄。」句:謂今日重遊南巖,南巖一帶風景依舊。
「覺人間、萬事到秋來,都搖落。」句:因草木搖落而發悲秋之嘆。戰國楚·宋玉《楚辭·九辯》:「悲哉秋之爲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小隱:謂隱居山林。《昭明文選·卷二十二·〈詩乙·王康琚·反招隱詩〉》:「小隱隱陵藪(山水),大隱隱朝市。」
尋:重温。
幽約:清幽之約。元·陳高《送陸有章》詩:「我性亦愛山,方期結幽約。」
「呼斗酒,同君酌。更小隱,尋幽約。」句:今日與君呼酒共酌,更期來日同歸山林,重踐幽約。唐·李白《將進酒》:「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爲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丁寧:同「叮嚀」。
北山猿鶴:化用南朝 齐·孔稚珪《北山移文》:「至於還颷(biāo)入幕,寫霧出楹,蕙帳空兮夜鶴怨,山人去兮曉猿驚」。
「且丁寧休負,北山猿鶴。」句:囑廓之及早歸隱,勿久戀仕途。按:據稼軒《醉翁操·長松之風》序,知廓之行將出仕,故有此囑語。
蕉鹿夢:喩虛幻的人世富貴,失榮辱如夢幻。《列子·卷三·周穆王》:「鄭人有薪於野者,偶駭鹿,御而擊之,斃之。恐人見之也,遽而藏諸隍中,覆之以蕉。不勝其喜。俄而遺其所藏之處,遂以爲夢焉。順塗而詠其事。傍人有聞者,用其言而取之。旣歸,告其室人曰:『向薪者夢得鹿而不知其處;吾今得之,彼直真夢矣。』室人曰:『若將是夢見薪者之得鹿邪?詎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夢真邪?』夫曰:『吾據得鹿,何用知彼夢我夢邪?』薪者之歸,不厭失鹿。其夜真夢藏之之處,又夢得之之主。爽旦,案所夢而尋得之。遂訟而爭之,歸之士師。士師曰:『若初真得鹿,妄謂之夢;真夢得鹿,妄謂之實。彼真取若鹿,而與若爭鹿。室人又謂夢仞人鹿,無人得鹿。今據有此鹿,請二分之。』以聞鄭君。鄭君曰:『嘻!士師將復夢分人鹿乎?』訪之國相。國相曰:『夢與不夢,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覺夢,唯黃帝 孔丘。今亡黃帝 孔丘,孰辨之哉?且恂士師之言可也。』」蕉,通「樵」。
魚樂:《莊子·卷十七·秋水》:「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有鹿從渠求鹿夢,非魚定未知魚樂。」句:謂廓之出仕亦如蕉樂之夢,而我魚遊之樂則非隱退者不能領略。
「正仰看、飛鳥卻應人,回頭錯。」句:唐·杜甫《漫成二首·其二》:「江皋已仲春,花下復清晨。仰面貪看鳥,回頭錯應人。」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
辛棄疾的其他作品
- 《 水調歌頭 · 嚴子文同傅安道和前韻,因再和謝之 》 —— [ 宋 ] 辛棄疾
- 《 江神子 · 賦梅,寄余叔良 》 —— [ 宋 ] 辛棄疾
- 《 菩薩蠻 · 贈周國輔侍人 》 —— [ 宋 ] 辛棄疾
- 《 重午日戲書 》 —— [ 宋 ] 辛棄疾
- 《 瑞鷓鴣 · 京口病中起登連滄觀偶成 》 —— [ 宋 ] 辛棄疾
- 《 哭㔶十五章 》 —— [ 宋 ] 辛棄疾
- 《 美芹十論 · 致勇第七 》 —— [ 宋 ] 辛棄疾
- 《 水調歌頭 · 將遷新居不久,有感,戲作。時以病止酒,且遣去歌者,末章及之 》 —— [ 宋 ] 辛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