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庭芳 · 和洪丞相景伯韻,呈景盧內翰

急管哀絃,長歌慢舞,連娟十樣宮眉。不堪紅紫,風雨曉來稀。惟有楊花飛絮,依舊是、萍滿方池。酴醾在,青虯快剪,插遍古銅彝。 誰將春色去,鸞膠難覓,絃斷朱絲。恨牡丹多病,也費醫治。夢裏尋春不見,空腸斷、怎得春知。休惆悵,一觴一詠,須刻右軍碑。
拼音

注釋

「和洪丞相景伯韻,呈景盧內翰」:四卷本甲集作「和洪丞相韻呈景盧舍人」。 洪丞相景伯:洪适字景伯,江西鄱陽人。與乃弟洪遵、洪邁文名滿天下,人稱「三洪」。他於乾道元年曾居相位,後被劾罷去。淳熙八年春,作《滿庭芳》二首,稼軒三和其韻,此其二。《宋史·卷三百七十三·洪皓傳》附《洪适傳》:「适字景伯,皓長子也。幼敏悟,日誦三千言。皓使朔方,适年甫十三,能任家事。以皓出使恩,補修職郎。紹興十二年,與弟遵同中博學宏詞科。……後三年,弟邁亦中是選,由是三洪文名滿天下。……乾道元年五月,遷翰林學士,仍兼中書舍人。……十二月,拜尙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未幾,春霖,适引咎乞退,林安宅抗疏論适,旣而臺臣復合奏。三月,除觀文殿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尋起知紹興府、浙東安撫使。再奉祠。淳熙十一年薨,年六十八,謚文惠。适以文學聞望,遭時遇主,自兩制一月入政府,又四閲月居相位,又三月罷政,然無大建明以究其學。家居十有六年,兄弟鼎立,子孫森然,以著述吟詠自樂,近世備福鮮有及之。」按:奉祠指宋代設宮觀使、判官、都監、提舉、提點、主管等職,以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員等。他們衹領官俸而無職事。因宮觀使等職原主祭祀,故亦稱奉祠。《宋史·卷一百七十·職官志·宮觀》:「宋制,設祠祿之官,以佚老優賢。先時員數絕少,熙寧以後乃增置焉。在京宮觀,舊制以宰相、執政充使,或丞、郎、學士以上充副使,兩省或五品以上爲判官,內侍官或諸司使、副爲都監,又有提舉、提點、主管。」 景盧內翰:《宋史·卷三百七十三·〈洪皓傳·洪邁傳〉》:「邁字景盧,皓季子也。幼讀書日數千言,一過目輒不忘,博極載籍,雖稗官虞初,釋老傍行,靡不涉獵。……乾道二年,復知吉州。入對,遂除起居舍人,……三年,遷起居郎,拜中書舍人兼侍讀、直學士院,仍參史事。父忠宣、兄適、遵皆歷此三職,邁又踵之。……六年,除知贛州,……尋知建寧府。……(淳熙)十一年,知婺州,……明年,召對,……紹熙改元,進煥章閣學士、知紹興府。……明年,再上章告老,進龍圖閣學士。尋以端明殿學士致仕,是歲卒,年八十。贈光祿大夫,諡文敏。邁兄弟皆以文章取盛名,躋貴顯,邁尤以博洽受知孝宗,謂其文備眾體。邁考閱典故,漁獵經史,極鬼神事物之變,手書《資治通鑑》凡三。有 《容齋五筆》、《夷堅志》行於世,其他著述尤多。」 急管哀絃:南朝宋·鮑照《白紵歌》:「古稱渌水今白紵,催絃急管爲君舞。」 長歌慢舞:唐·白居易《長恨歌》:「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連娟:戰國楚·宋玉《神女賦》:「眉聯娟以蛾揚兮,朱脣的其若丹。」西漢·司馬相如《上林賦》:「長眉連娟,微睇緜藐。」 十樣宮眉:明·楊慎《丹鉛續錄·卷六·十眉圖》:「唐明皇令畫工畫《十眉圖》,一曰『鴛鴦眉』,二曰『小山眉』,三曰『五嶽眉』,四曰『三峯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稜眉』,七曰『分稍眉』,八曰『涵煙眉』,九曰『拂雲眉』,十曰『倒暈眉』。」宋·晏幾道《鷓鴣天》:「十樣宮眉捧壽觴。」 曉來稀:廣信書院本作「曉稀稀」,玆從四卷本。。 「惟有楊花飛絮,依舊是、萍滿芳池。」句:宋·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自注云:「楊花落水爲浮萍,驗之信然。」方池,王詔校刊本及四印齋本作「芳池」。 誰將春色去:唐·韓愈《晚春》:「誰收春色將歸去,慢綠妖紅半不存。」 鸞膠:《漢武外傳》:「西海獻鸞膠,武帝弦斷,以膠續之,弦兩頭遂相著,終日射不斷,帝大悅,名續弦膠。」 朱絲:王詔校刊本及四印齋本作「蛛絲」。 腸斷:王詔校刊本及四印齋本作「斷腸」。 「一觴一詠,須刻右軍碑。」句:晉·王羲之《蘭亭集序》:「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王羲之仕晉爲右軍將軍。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連娟:彎曲而纖細。
  • 酴醾(tú mí):亦作“酴釄”“酴醿”,花名。
  • 古銅彝:古代青銅祭器的通稱。
  • 鸞膠:據《海內十洲記·鳳麟洲》載,西海中有鳳麟洲,多仙家,煮鳳喙及麟角郃煎作膏,名之爲續弦膠,或名之爲集弦膠,又名之爲鸞膠。

繙譯

急促歡快的琯樂和哀怨的弦樂,歌聲悠長高亢,舞蹈舒緩,有著各種如新月般纖細彎曲的美麗宮眉。難以忍受那紅花紫花,經過風雨,清晨時已經稀少。衹有那楊花柳絮,依然如舊,像浮萍佈滿了方形的池塘。酴醾花在那裡,快速用青虯剪下來,插遍了古銅彝。

誰讓春色離去,很難尋覔那如同鸞膠般能使斷弦接續之物,琴弦已斷猶如硃絲斷開。遺憾牡丹多有傷病,也白費毉治。在夢裡尋找春色卻不見,空自愁斷腸,怎能讓春色知道。不要惆悵,一邊飲酒一邊吟詩,應該即刻像王羲之一樣勒石爲碑。

賞析

這首詞上闋描繪歌舞停歇、花殘絮飛的景象,營造出一種凋零、孤寂的氛圍。下闋則表達了對春色流逝的遺憾和無奈,以及尋春不得的惆悵。通過描寫牡丹的傷病來暗示美好事物的脆弱,使得情感更加深沉。詞中的意象如琯樂、弦樂、宮眉、楊花、酴醾、牡丹等,豐富多樣且生動形象,巧妙地傳達出作者複襍的內心情感。全詞語言優美,意境深邃,既有對美好易逝的感慨,也有自我排遣的灑脫之情。

辛棄疾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