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贈子文侍人名笑笑

儂是嶔崎可笑人。不妨開口笑時頻。有人一笑坐生春。 歌欲顰時還淺笑,醉逢笑處卻輕顰。宜顰宜笑越精神。
拼音

注釋

子文:即嚴煥。鮑廉《重修琴川志》:「嚴煥字子文,登紹興十二年第。調徽州新安教授,通判建康府,知江陰軍,遷太常丞,出福建市舶,終朝奉大夫。煥長於書,筆法尤精。」 「儂是嶔(qīn)崎可笑人」句:《晉書·卷七十四·桓彝傳》:「桓彝,字茂倫,……雅爲周顗所重。顗嘗嘆曰:『茂倫嶔崎歷落,固可笑人也。』」 開口笑:《莊子·雜篇·盜跖》:「其中開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已矣。」 坐生春:韓愈《酒中留上襄陽李相公》詩:「銀燭未銷窗送曙,金釵半醉座生春。」

《浣溪沙·贈子文侍人名笑笑》是宋代愛國詞人辛稼軒的作品。此詞雖是作者贈給同僚嚴子文的侍姬笑笑的調侃之作,但通過對侍姬這類卑賤女子的贊賞,表明作者對人好惡是以是否維護國家統一爲標準的,這從側面反映了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 辛稼軒的人格是偉大的,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彌漫於他的整箇精神世界,所以發之爲詩文,大的可以成爲《九議》、《十論》,小的或送一個侍姬這樣近乎遊戲的小令,也莫不都閃爍著思想的光芒。這闋詞就是稼軒於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他二十九歲時,在同僚嚴子文的家宴上,贈給嚴子文的侍姬一位名叫「笑笑」的調侃之作。盡管如此,但令人讀來總感到有一種潛在的思想力量,總覺得這闋詞在語言文字之外,還有一種思想之波在撼人的靈魂,讓人總想要去捕捉到它。 「儂」,江浙一帶方言稱「你」爲儂。所謂「吳儂軟語」,想必這一位侍姬是吳人,故稼軒戲以她的家鄉話稱她。「嶔崎可笑」,這是借用晉周顗贊賞桓彝的故事。《晉書·桓彝傳》:「桓彝字茂倫,雅爲周顗所重。顗嘗嘆曰:『茂倫,固可笑人也。』」這裏的「笑」據《詩詞曲語辭彙釋》解:「笑,欣羨之辭。與嘲笑之義別。」稼軒在另一闋《鷓鴣天·鄭守厚卿席上謝余伯山》一詞也説:「君家兄弟眞堪笑,個個能修五鳳樓。」修五鳳樓是盛贊他們兄弟文章寫得漂亮。所以這裏的「眞堪笑」,也是眞値得羨慕之意。嶔崎本是指山的高峻,喩於人,是比之爲骨鯁俊拔。稼軒把這箇典故拉來送給這位侍女,這就等於説這位叫「笑笑」的侍女,竟是一位傑出不群的値得欽佩的偉丈夫式的人物了。這作爲對一個侍女的歌頌,确實有點不倫不類。這當然不是稼軒沒詞了,不懂得用典而胡亂比附。以他這樣一位寫起詞來「如春雲浮空,卷舒起滅,隨所變態,無非可觀」的大家,不可能不懂用典,更何況他「其穠麗綿密處,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爲女人作艷語,原也當行。那麽就衹有從文字的本意來理解了。這就是説笑笑一定有其不凡之處,所以稼軒纔會許之以如茂倫那樣的嶔崎歷落,可欽可羨之人。古時侍姬,固多不凡。如張愔之關盼盼,石崇之綠珠,但那還多是忠於故主而已。而這裏的笑笑,可惜沒有畱下更多的記載,其主旣未故,那無妨反求之於稼軒所欽羨的事物。辛稼軒二十三歲奉表南歸,本擬爲祖國的統一作番事業的,誰知《美芹十論》空上,朝廷本無恢復之志,僅讓他在建康作一行政之副職,而且是「添差之員」,形同虛設。以如此之壯年,抱一腔熱血而來的盛氣之英雄,僅給這樣一箇冷板凳坐,其心情之抑鬱是可想而知的了。所以他在這同一時期作的《滿江紅》中就説:「笑人世蒼然無物」。他對於主和派掌權的這箇朝廷,認之爲無人,也是理所當然的。對滿朝公卿將相視之爲「無物」的稼軒,卻以「嶔崎可笑」許一侍姬,以這些猥瑣的鬚眉作襯,則紅粉之磊落也就非常形象、可以感觸的了。 再從詞中具體地分析一下笑笑的傑出之在。稼軒詞中説了:就在於她「歌欲顰時還淺笑」、「醉逢笑處卻輕顰」。理解這兩句詞,得了解當時的背景:南宋小朝廷正是如杜牧説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墻猶唱後庭花」那樣的一箇萎靡世界。在這時,每一箇有良心的人,歌時應當是痛苦的,但這還是一般的感情。而她卻於痛苦中反要淺笑。這不是寫她麻木不仁,不是寫她縱情歡笑,而是説她在本來欲顰之處,卻發出了「淺笑」。這就透露了她這笑含有凄傷之情。這無法或不屑縱聲的「淺笑」,衹能是嘴角那苦苦的一撇,是冷然的微哂,是欲笑不得之強顔。總之它是內心痛苦之極的一種反態。長歌當哭,它是比哭更凄慘得多的。是以當別人快樂地喝醉了酒,作出種種醜態時,她卻又不由地皺起了眉頭,一股討厭鄙棄之情溢於眉宇。這一顰一笑之間,就把她那種高傲的秉性,活脫脫地寫了出來。正如屈原之「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一樣,她是很有點不同流俗而別具慧心的。在那樣的社會裏,竟有這樣一位不趨炎附勢、不同流合污,反而很有點脫俗超凡的女子,的确令人高興,無怪乎稼軒要由衷地贊嘆她「宜顰宜笑越精神」了。顰其所顰而笑其所笑,是以曰「宜」。那麽這箇「精神」就不單是指她那一種女性的美的外露,而更是指她一顰一笑所表現出來的高尙的精神境界。 從這裏可以看到稼軒對於這一種傲態的欽佩,無此傲態作爲底色,則輕顰淺笑,都顯輕薄,徒見其不「宜」了。那麽由此可見:笑笑的顰笑,定與抗戰派的思想感情合拍,這固然是當時廣大人民的普遍意願,也不排斥她就是因堅持抗戰而獲罪以作奴婢的家屬。因而她的見解很合乎稼軒的思想,所以稼軒這纔有「一笑坐生春」的感覺。這春,是説如坐春風之中,不要從淺處著想。能使稼軒感到如坐春風之中的,那當然是他非常愜意的時候。岳珂寫的他親自經歷的一段故事:稼軒守南徐的時候,每宴必命侍姬歌其所作。「旣而又作《永遇樂》,序北府事,首章曰:『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又曰:『不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尙能飯否?』特置酒招數客,使妓迭歌,益自擊節,偏問客,必使摘其疵,遜謝不可。客或措一二辭,不契其意,又弗答,然揮羽四顧不止。」把稼軒記得虎虎有生氣。這當是「一座生春」最形象的解釋。稼軒之所以如此迭歌以請益者,衹不過意在悲歌以寄慨,感到豪情有所發泄罷了。這當然是他後來的事。以此類推,可以想象得到:他們在此家宴中高談闊論,笑笑時發如花妙語,説得是那樣中聽,有助豪情,使人感到周身舒暢。故此稼軒對於的「開口笑時頻」寄予了那樣眞摯而熱烈的感情。當此之時,酒酣耳熱,小小天地盡是他們主戰派的世界,更難得的是,紅粉居然知己,所以就更感到她越笑越精神,她此時,已完全不是一個歌舞妓,而直是他不能不欽佩的嶔崎歷落的大丈夫了。 也許有人會説,這衹不過是遊戲筆墨,因爲句句都要嵌有「笑」字,是以這裏的顰笑幷沒有什麽深刻的含義。這當然不失爲一種詮釋。但劉勰説得好:「校練務精,捃理須覈。」典故之爲用,本來重在更豐滿地引證現實,是以用典宜切,這是絶不能胡亂拼凑的。辛稼軒詞全集,一共寫了一百八十四箇「笑」字。可見他幷不是不會用笑字。例如「絶代佳人,曾一笑、傾國傾城」,又如「的礫嬌波宜笑」,又如「忽地倚人陪笑」,皆寫得極盡風流之能事。因此,他不會無緣無故地以嶔崎之骨形容婀娜之姿。在古書中,這類形容女性的詞本就不少。柳永有許多詞是寫給侍姬的,如「心娘自小能歌舞,舉意動容皆濟楚」,如「佳娘捧板花鈿簇,唱出新聲群艷服」,如「蟲娘舉措皆掩潤,每到婆娑偏恃俊」等等,不一而足,從沒有以陽剛的嶔崎磊落之丈夫氣槪許女子。當然,這是柳永,固不足論。稼軒自己寫的這類作品雖不多,但也不是沒有。如他在《鵲橋仙·贈人》中開頭就是:「風流標格,惺鬆言語,眞箇十分奇絶。」在《鷓鴣天·有所贈》中説:「眉黛斂,眼波流,十年薄幸説揚州。」説明他幷不是不能温柔,而一定要作盤空硬語的。最可比較的是,他還有一闋《蝶戀花·席上贈楊濟翁侍兒》: 小小年華纔月半。羅幕春風,幸自無人見。剛道羞郎低粉面,傍人瞥見回嬌盼。昨夜西風陪女伴。柳困花慵,見説歸來晚。勸客特觴渾未慣,未歌先斂花枝顫。 從題目説,與這篇堪稱姐妹,然而那倒眞箇是滿紙脂粉氣。當然不能説這樣嬌小的女兒「嶔崎可笑」,然而也不是沒有思想性。詞中的「渾未慣」、「花枝顫」,將一個小女子的自尊和那因屈辱而顫慄的靈魂,刻畫得非常深刻。稼軒畢竟是有心人,雖寫得極温柔,亦極見個性。 可見這闋《浣溪沙》詞決不是什麽無聊文字,而要看成是寫給「同志」的、又是一位爲世俗所瞧不起而思想境界卻又是傑出的同志。那怕是從僅僅不小瞧侍姬這類卑賤的小女子這一點,也可以看出稼軒的不凡。這樣的主題,在當年要莊嚴地寫出一篇論文,那是有礙的。他以「小道」之詞,作即興之贈,那就反而是風雅之事了。所以他雖句句不離「笑」字,句句不離笑笑的身份,但也句句都飽含了對於「同志」的欣慰之情。愛國主義的思想是偉大的,但卻是無所不在的。所以他這裏文字是非常技巧而優美的,他把一位侍女擡高到了這樣高的地位,這就完全不是庸俗的捧角兒,而是他把對於祖國的熱愛看得高於一切,用以衡量一切:誰不愛國,誰不維護國家的統一,雖卿相君主,他亦視爲「無物」;而贊成國家統一的,則雖歌妓侍女,也可以許之爲「嶔崎歷落」之人。從這箇側面,令人又看到了稼軒對於祖國有著無比深摯的感情。也正是這種愛國主義的感情,使得他顛倒了對於大人物和奴婢尊卑的陳腐見解,從而具備了進步的立場,這在當年應該説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辛棄疾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