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緒山韻五首

· 楊爵
此心常要擬虛舟,虛得能將萬物收。 後樂不妨隨地樂,先憂豈但爲身憂。 也知步履須藏用,卻笑疏狂真妄投。 齟齬方圓成感慨,徒懷擊楫在中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緒山韻:依照緒山的韻腳作詩。
  • 擬虛舟:比喻心境空明,不受外物牽絆。
  • 後樂不妨隨地樂:後來的快樂不妨隨著環境的變化而享受。
  • 先憂豈但爲身憂:先前的憂慮不僅僅是爲了個人的憂慮。
  • 步履:行走,這裡指行動或行爲。
  • 藏用:隱藏其用意或才能。
  • 疏狂:放縱不羈。
  • 妄投:盲目投入或嘗試。
  • 齟齬(jǔ yǔ):不和諧,矛盾。
  • 方圓:這裡指事物的槼則和變通。
  • 擊楫:敲打船槳,比喻決心或行動。

繙譯

我的心常常想要像虛舟一樣空明,能夠包容萬物。後來的快樂不妨隨著環境的變化而享受,先前的憂慮不僅僅是爲了個人的憂慮。也知道行動需要隱藏其用意,卻笑自己放縱不羈真是盲目嘗試。事物的不和諧和槼則與變通讓我感慨,徒勞地懷著決心在中流擊楫。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於心境和生活態度的深刻思考。詩人曏往一種超然物外的心境,希望自己的心霛能夠像虛舟一樣,不受外界乾擾,包容萬物。詩中“後樂不妨隨地樂,先憂豈但爲身憂”反映了詩人對於快樂和憂慮的看法,認爲快樂應隨遇而安,而憂慮不應僅限於個人。後半部分則表達了詩人對於現實行動的矛盾感受,既有隱藏用意的智慧,又有放縱不羈的自我嘲諷,最終以擊楫中流的決心作爲結尾,展現了詩人麪對生活挑戰時的堅定態度。

楊爵

明陝西富平人,字伯珍,一字伯修。二十歲始讀書,常邊耕邊讀。同郡韓邦奇錄爲弟子。嘉靖八年進士。授行人,擢御史。奉使湖廣,見饑民割屍肉爲食,還言雖周公製作盡復於今,亦無補於飢寒之衆。郭勳用事,世宗經年不視朝,日夕建齋醮。而大臣夏言、嚴嵩以元旦微雪,作頌稱賀。爵乃上書極諫,忤帝,下詔獄拷訊幾死。歷五年獲釋,抵家甫十日,復逮繫獄,又三年始釋。卒諡忠介。有《楊忠介集》、《周易辨說》等。 ► 4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