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邵端峯方伯之山東六首

· 黃佐
海榴發巖楹,葳蕤含景鮮。 茭萼晞陽光,亭午丹欲然。 蕭瑟歲寒節,緬懷中興年。 雍齒反嬰僇,丁公顧能全。 如彼熒熒者,乃矜一朝妍。 緘書持贈君,何由達靈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海榴:即石榴,因其多產於海邊,故稱海榴。
  • 巖楹:岩石的邊緣或突出的部分。
  • 葳蕤(wēi ruí):形容植物茂盛,枝葉繁密。
  • 景鮮:景色鮮明。
  • 茭萼:茭白的花萼。
  • 晞陽:曬太陽。
  • 亭午:正午。
  • 丹欲然:形容顏色紅得像要燃燒一樣。
  • 蕭瑟:形容景色淒涼。
  • 歲寒節:指冬季。
  • 中興年:指國家或家族復興的時期。
  • 雍齒:人名,此處指代叛逆者。
  • 反嬰僇:反叛而被殺。
  • 丁公:人名,此處指代忠誠者。
  • 顧能全:能夠保全。
  • 熒熒者:指微弱的光亮。
  • :誇耀。
  • 一朝妍:一時的美麗。
  • 緘書:封好的書信。
  • 靈荃:指遠方的收信人。

翻譯

石榴花在岩石的邊緣盛開,茂盛的枝葉間蘊含着鮮明的景色。茭白的花萼在陽光下曬得正午時分,顏色紅得像要燃燒。在這淒涼的冬季,我懷念着國家復興的歲月。叛逆者雍齒最終被殺,而忠誠的丁公卻能保全性命。那些微弱的光亮,卻誇耀着一時的美麗。我封好這封信,想要贈送給遠方的你,卻不知如何才能送達。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石榴花盛開景象的描繪,抒發了對過去中興歲月的懷念之情。詩中,「海榴發巖楹」與「茭萼晞陽光」等句,生動地描繪了自然景色的美麗,而「蕭瑟歲寒節,緬懷中興年」則透露出對往昔的深切回憶。後文通過對「雍齒」與「丁公」命運的對比,表達了對忠誠與叛逆不同結局的思考。最後,詩人以「緘書持贈君,何由達靈荃」作結,流露出對遠方友人的思念與無法傳達心意的無奈。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